
編柳葉以為書。一說用楊柳木片以代竹簡。形容勤學苦讀。《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 李善 注引《楚國先賢傳》:“ 孫敬 到 洛 ,在太學左右一小屋安止母,然後入學,編楊柳簡以為經。” 五代 李瀚 《蒙求》:“ 文寶 緝柳, 溫舒 截蒲。” 清 唐孫華 《壽座主講學仇先生二十六韻》:“緝柳編春課,燃松續夜燈。”
“緝柳”是一個漢語詞彙,存在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由“緝”(追捕)和“柳”(柳樹)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在柳樹下追捕”,比喻追尋、搜查的動作,常用于描述追捕逃犯或尋找目标的過程。
典故來源
據傳古代有官員在山林追捕逃犯時,通過觀察柳樹下的痕迹成功抓獲目标,後人以此引申為“執着追尋”的代稱。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形容追查線索、搜查目标等行為,例如:“警方連夜緝柳,終破此案。”
基本含義
指古代學者用柳葉或楊柳木片編成書簡(代替竹簡),比喻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的精神。
文獻出處
出自《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中“編蒲緝柳”的記載,以及五代李瀚《蒙求》中“文寶緝柳”的典故,均以“緝柳”指代治學态度。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獎他人勤學,例如:“他緝柳多年,終成一代大儒。”
兩種含義來源不同:
《緝柳》是一個含有美麗寓意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揪住柳樹上綻放的柳絮,比喻努力追求愛情或人生中的幸福。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拆分部首,緝柳可分解成緝(纟絞)和柳(木樹木)兩個部首。緝由十筆畫組成,柳也由十筆畫組成。
《緝柳》一詞源自古代散文《七步詩》,其中有一句“緝熙紛紛,遊絲峨峨。”這句詩描繪了春天柳絮紛飛的景象,後來被引申為追逐愛情或追求事業的象征。繁體字“緝柳”也是緝柳的寫法之一。
在古時候,緝柳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譬如,有古籍中使用“契柳”來表達緝柳的含義。不過,現代通用的寫法還是“緝柳”。
1. 他在追求事業的道路上一直緝柳不舍,永不放棄。
2. 她展現了她堅持不懈地緝柳精神,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組詞:緝拿、緝私、追悔。
近義詞:追捧、追逐、追求。
反義詞:放手、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