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緝柳的意思、緝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緝柳的解釋

編柳葉以為書。一說用楊柳木片以代竹簡。形容勤學苦讀。《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 李善 注引《楚國先賢傳》:“ 孫敬 到 洛 ,在太學左右一小屋安止母,然後入學,編楊柳簡以為經。” 五代 李瀚 《蒙求》:“ 文寶 緝柳, 溫舒 截蒲。” 清 唐孫華 《壽座主講學仇先生二十六韻》:“緝柳編春課,燃松續夜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緝柳(又作“緝柳編”或“緝柳成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收集柳木簡牍編綴成冊,後引申為勤勉著書或編纂文獻的艱辛過程。以下從詞典釋義、典故溯源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字面本義

    “緝”意為收集、編綴,“柳”指柳木制成的簡牍(古代書寫材料)。合指将散亂的柳木簡片編連成冊,形成書籍。

    例:古人無紙,以柳木為簡,緝而成冊。

  2. 引申義

    比喻刻苦著書或整理文獻的勤勉精神,強調創作過程的艱辛與毅力。

    例:學者緝柳成編,十年不辍。


二、典故溯源

此詞典出《戰國策·秦策三》,記載戰國學者蘇秦事迹:

“蘇秦夜發書,陳箧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踵。”

後人結合“編柳成書”的記載,将蘇秦“錐刺股”的勤學與“緝柳”的文獻整理相融合,形成典故。

(來源:《戰國策》卷三·秦策一)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緝柳,謂編次柳簡以為書。後用以形容苦學著書。”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年版,第9卷)

  2. 《太平禦覽·學部》

    引晉代虞溥《勵學》:“夫學者,猶種樹也……緝柳編蒲,專勤為貴。”

    (來源:宋代類書《太平禦覽》卷六百七)


四、現代用法與延伸


引用文獻

  1. 《戰國策》卷三·秦策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漢語大詞典》第9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太平禦覽》卷六百七·學部(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緝柳”是一個漢語詞彙,存在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比喻追尋/搜尋

  1. 基本含義
    由“緝”(追捕)和“柳”(柳樹)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在柳樹下追捕”,比喻追尋、搜查的動作,常用于描述追捕逃犯或尋找目标的過程。

  2. 典故來源
    據傳古代有官員在山林追捕逃犯時,通過觀察柳樹下的痕迹成功抓獲目标,後人以此引申為“執着追尋”的代稱。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形容追查線索、搜查目标等行為,例如:“警方連夜緝柳,終破此案。”


二、形容勤學苦讀

  1. 基本含義
    指古代學者用柳葉或楊柳木片編成書簡(代替竹簡),比喻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的精神。

  2. 文獻出處
    出自《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中“編蒲緝柳”的記載,以及五代李瀚《蒙求》中“文寶緝柳”的典故,均以“緝柳”指代治學态度。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獎他人勤學,例如:“他緝柳多年,終成一代大儒。”


兩種解釋的關系

兩種含義來源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黯黑不忙不暴捕頭蟬攫潮戶襯道袍秤铊雖小壓千斤沖情蹿躂存安打錢頓楊雰霭扶曳規鏡國謀赫曦宏洽化樞箋刺驕冶擊拊亟疾苛察金箋近情酒甔看坐兒的刻棘闊希闌暑離腸另自犂祁龍德拘露布鬧哄哄辇重褰褰青琅晴雨計丘宇氣性繕兵禅诰上軍沙僧嗜殺實象水案,水案兒樹怨肆兇隨藍洮汰土圭橐駝之技晚來無行武英殿吸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