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鹡鸰的意思、鹡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鹡鸰的解釋

[wagtail] 鹡鴒科的鳥之任一種,與鹨有親緣關系,體型纖細,尾特别長,習慣性地上下抖動

詳細解釋

(1).鳥類的一屬。最常見的一種,身體小,頭頂黑色,前額純白色,嘴細長,尾和翅膀都很長,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蟲和小魚等,屬受保護鳥類。 晉 葛洪 《抱樸子·守塉》:“鵾鵬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水浒傳》第一二○回:“雙雙鴻雁,哀鳴在沙渚磯頭,對對鶺鴒,倦宿在敗荷汀畔。”

(2).《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後以“鶺鴒”比喻兄弟。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豈無鶺鴒,固慎名器。” 唐 韓愈 《答張徹》詩:“冏冏抱明璉,飛飛聯鶺鴒。” 宋 葉適 《送鞏仲同》詩:“天催鶺鴒玉樓去,漱流不并龍洲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阿稚》:“不為雁序而作鶺鴒,明知弟幼弱,不加防護,任其獨行,不飽豺虎,必遭颠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鹡鸰”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動物學含義

鹡鸰是一種雀形目鹡鸰科鳥類,體長約170-180毫米,外形特征包括純色背羽、圓尾狀長尾(中央尾羽較長),體色多為黑白或黑、黃、灰等組合。它們栖息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區、河谷等環境,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二、文化象征意義

  1. 兄弟情誼
    古代《詩經·小雅·常棣》中“脊令(鹡鸰)在原,兄弟急難”以鹡鸰鳥“飛則鳴,行則搖”的習性,比喻兄弟在困境中互相救助的情義。後世常用“鹡鸰”指代手足之情。

  2. 文學隱喻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虛構的“鹡鸰香念珠”暗含諷刺。因“鹡鸰”象征兄弟,而故事中北靜王将此物贈予賈寶玉,影射了皇室與賈府表面親近、實則猜忌的關系。

三、語言演變

“鹡鸰”亦作“脊令”,其名稱源于古漢語對鳥類叫聲的拟聲詞。隨着文化發展,逐漸從單純指代鳥類演變為承載倫理隱喻的文化符號。

總結來看,“鹡鸰”既指代具體的鳥類物種,又在傳統文化中成為兄弟友愛的象征符號,并被文學家用于創作隱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鹡鸰的意思

《鹡鸰》是指一種小型鳥類,主要栖息在草地、湖泊和沼澤等地方。它身體細小,喙短而直,具有良好的飛行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鹡鸰》的部首是鳥字旁,具體的拆分是:鹥(丫旁、鳥)、鳥。

根據《廣韻》的說法,《鹡鸰》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與繁體

《鹡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記載在《爾雅·釋鳥》中。在《爾雅》中,鹡鸰常用來比喻行走婀娜、飄逸自如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鹡鸰》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鹡鸰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比如,《說文解字》中将鹡鸰寫作“㢡”。

例句

1. 晨曦中,鹡鸰在草地上鳴叫。

2. 鹡鸰的舞姿優雅美麗。

組詞

鹡鸰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一般以單個詞語出現。

近義詞

鹡鸰的近義詞包括:益鳥、葦鳽、葦鸾。

反義詞

鹡鸰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