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鞭靴的意思、鞭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鞭靴的解釋

鞭子和鞋子。借指尋常輕賤之物。 唐 陸贽 《謝密旨因論所宣事狀》:“陛下尚以為鞭靴之類,受亦無妨;若使天下納賂,惟有二三宰臣,四方誅求,止於鞭靴細物,行之不足以傷化,絶之不足以利人,則臣固已微抑私心,将順睿旨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鞭靴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1. 鞭:《說文解字》釋為“驅馬具”,本義為驅使牲畜的器具,後衍生出“鞭策”“鞭笞”等詞,引申為督促或懲罰。
  2. 靴:《玉篇》載“鞾,足衣也”,特指皮質或布質的高筒鞋,古代多用于騎馬或儀仗場景。

二、文獻用例考釋

該詞在唐代文獻中出現頻率較高,特指官員的日常用物組合。據《舊唐書·李德裕傳》記載,唐代官員常以“鞭靴”作為地方進貢的輕便貢品,後演變為代指官員收受的微薄賄賂或常規饋贈,例如:“鞭靴不已,必及金玉”。此處“鞭靴”象征官場中看似平常卻暗含腐敗隱患的財物往來。

三、權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鞭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文獻及搜索結果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鞭靴”由“鞭”和“靴”兩個詞組成,字面意思為鞭子與鞋子。但在古代語境中,它被引申為尋常輕賤之物,常指價值低廉或微不足道的東西。例如,唐代官員陸贽曾以“鞭靴”比喻下屬贈送的小禮物()。

二、曆史典故

據唐代文獻記載,宰相陸贽以清廉著稱,曾拒絕下屬贈送的“鞭靴”類物品。當時的德宗皇帝甚至勸他:“下屬送點馬鞭、靴鞋之類的小禮,但受無妨。”但陸贽認為,若縱容此類行為,可能導緻腐敗風氣蔓延()。

三、文化内涵

  1. 象征廉潔:陸贽拒收“鞭靴”的行為成為古代官員廉潔自律的典範。
  2. 以小見大:通過輕賤之物暗指賄賂的潛在危害,強調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鞭靴”一詞已不常用,但在讨論曆史廉政文化或引用典故時,仍可能被提及。例如,可用于比喻職場中看似無關緊要的利益往來。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唐代陸贽的《謝密旨因論所宣事狀》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駿邊幼節察惠乘白聰明一世,懵懂一時誕毓貂鼲締婚惡茶白賴覆杯鈎鐮官式雇客國柄換鵝群煥然一新會賬魂子剪燈新話接取積壘積霤敬田金縷衣酒囊飯包沮膽空蒼藈姑兩腋風生廉維鯉對哢吭路向路銀麋捐明覈明角牧犢内取牛蛙癖子潛虧棄俗羣兒鋭筆上盜煞強似生裙沈寂樹叢裋褐說嘴說舌庶徵四棱薮中荊曲魍魉頑冥危軀無閑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