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羁候的意思、羁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羁候的解釋

拘留候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這件機密重案,不可絲毫洩漏。暫将 蔡益所 羈候園中,待我回衙,細細審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冤獄》:“且非重大之情,不必羈候;若無疑難之事,何用徘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羁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hòu,其核心含義為拘留候審,主要用于古代司法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羁(jī):原指“馬籠頭”,引申為“拘束、束縛”或“停留、寄居他鄉”。
    • 候(hòu):意為“等待”,如“候審”“候車”。
    • 組合含義:兩字結合後,指将人暫時拘禁以等待後續審理。
  2. 整體釋義: 指在案件未最終判決前,将嫌疑人暫時拘留以候審問,常見于古代司法程式。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1. 古代文獻例證:

    •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歸山》:“暫将蔡益所羈候園中,待我回衙,細細審問。”
    • 蒲松齡《聊齋志異·冤獄》:“且非重大之情,不必羈候。”
  2. 適用語境: 多用于描述古代司法中對嫌疑人的臨時管控措施,強調“暫時性拘留”與“等待進一步審理”的雙重含義。


三、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代司法體系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桃花扇》《聊齋志異》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羁候》 筆畫和拆分部首

《羁候》是一個由12個筆畫組成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罒”和“⺍”。罒在現代漢字中屬于偏旁部首,而⺍則是獨體字。

《羁候》的意思和來源

《羁候》一詞的意思指的是被約束、束縛的狀态。這個詞在古代常常用來形容被法律、規則或約束所限制的人或事物。

《羁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和社會制度。在古代,人們用羁絆(繩子)捆綁牲畜,将其束縛在特定的地方,以防止牲畜逃跑或走失。所以,将這個概念引申到人類行為上,就形成了《羁候》這個詞。

《羁候》的繁體寫法

在繁體字中,《羁候》的寫法為「羈侯」。繁體字一般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使用較多,與簡體字相比,其字形結構更加繁複。

《羁候》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羁候》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多有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古時的寫法為「⿰罒⿱罒丨⿱羊彡」。

《羁候》的例句

1. 他因為違反校規而被羁候在宿舍裡懲罰了一周。

2. 這個項目将給社區居民帶來更多的羁候感。

《羁候》的組詞

1. 羁絆:束縛、約束

2. 羁系:捆綁、約束

3. 打羁擾:因為違法或犯規而受到限制或懲罰

《羁候》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1. 束縛
2. 約束
3. 束手束腳
4. 系縛
5. 禁锢

反義詞:
1. 解脫
2. 自由
3. 解放
4. 放縱
5. 自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