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拍擊;拍打。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上:“ 周侍中 寳 與 高中令 駢 起家神策軍将,而擊拂之妙,天下知名。”《宋史·郭從義傳》:“ 從義 善擊毬,嘗侍 太祖 於便殿,命擊之。 從義 易衣跨驢,馳驟殿庭,周旋擊拂,曲盡其妙。”
(2).布茶時的一種手法。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馀話》卷一:“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醆面,如疎星澹月。顧諸臣曰:‘此自布茶。’飲畢皆頓首謝。”參見“ 分茶 ”。
“擊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用手或工具進行拍擊、擊打的動作。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的擊球技藝,如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提到的“擊拂之妙,天下知名”,此處可能指擊球(如馬球)時的揮杆技巧。
《宋史·郭從義傳》中也記載了郭從義為宋太祖表演擊球,“周旋擊拂,曲盡其妙”,說明這一動作在競技中的靈活運用。
擴展語境
可用于描述類似動作,如擊打樂器、器物等,但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點茶技藝
在宋代茶文化中,“擊拂”是“點茶”的關鍵步驟,指用茶筅(竹制工具)快速攪動茶湯,形成細膩泡沫。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将此稱為“七湯點茶法”,通過控制擊拂的力度與節奏,使茶末與水充分融合,最終呈現“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澹月”的效果。
王明清《揮麈後錄馀話》記載宋徽宗親自示範擊拂,可見其在茶藝中的重要地位。
與“分茶”的關系
擊拂常與“分茶”(茶湯藝術)結合,通過手法變化在茶湯表面形成圖案,屬于文人雅士推崇的技藝。
“擊拂”一詞的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點茶的具體流程或擊球運動的背景,可參考《大觀茶論》或《金華子雜編》等文獻。
擊拂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一般用于形容擊打或拂拭的動作,意思是用力打擊或拂去。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人或物體的動作,通常帶有強烈的動作感。
擊拂的拆分部首是手部,由“手”字旁組成。擊拂的筆畫一共有11畫,由“手”字旁的左側3畫和右側8畫構成。
擊拂作為一個漢字詞語,具有悠久的曆史。它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文獻中,具體來源不詳。在古代,人們通過象形和形聲兩種方式來創造和演變漢字。擊拂這個詞可能是通過形聲的方式創造而成的,其中的“擊”部分表示動作的力量和打擊,而“拂”部分則表示動作的輕柔和拂去。
擊拂的繁體字為「擊拂」,在繁體字中,“擊”表示擊打,而“拂”則表示拂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擊”字可能呈現不同的形狀,但基本上保持了手的形象,用來表示動作的打擊。而“拂”字在古時候的寫法則相對穩定,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形态。
1. 他用力擊拂桌子,發出了巨大的響聲。
2. 她輕輕擊拂了一下面頰,示意他注意。
擊拂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擊拂音樂(表示擊打樂器所創造的音樂)
2. 拍擊拂動(表示拍打和拂去動作的結合)
擊拂的近義詞包括:擊打、拍打、敲擊、拂去
擊拂的反義詞包括:撫摸、輕拍、握緊、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