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鷄飛狗叫”。猶言雞飛狗走。 ********* 《把一切獻給黨·反“掃蕩”》:“忽然,鄰莊雞飛狗叫,老鄉們拖着孩子向莊外奔跑。鬼子又追來了。”《詩刊》1978年第6期:“前巷後巷洪水漫,雞飛狗叫亂嘈嘈。”
“雞飛狗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基本含義是形容混亂、喧嚣不堪的場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成語由“雞飛”和“狗叫”兩部分組成:
引申與使用場景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突發性事件引發的騷亂,例如戰争、災害或人群騷動等。例如:
近義詞與用法
注意事項
需注意與“雞鳴狗叫”區分:後者出自《孟子》,原指人口稠密、安居樂業(如),而“雞飛狗叫”強調混亂,兩者語境截然不同。
總結來說,這一成語通過動物行為映射人類社會的無序狀态,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突發性混亂。
《雞飛狗叫》是一個形容詞成語,用來形容非常喧鬧、混亂或混亂不堪的場面。通常用于形容嘈雜的聲音、混亂的局面、或者突發的事件引起的騷動。
《雞飛狗叫》的部首拆分為:
雞(鳥)、飛(飛)、狗(犬)、叫(口)。
它的總筆畫數為:
雞(7畫)、飛(9畫)、狗(4畫)、叫(5畫)。
《雞飛狗叫》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醒世恒言》中。故事描述了一個農民将自己的雞逼得飛上了梁,而狗受驚吠聲連連的情景。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喧鬧混亂的場面。
《雞飛狗叫》的繁體字為:
雞飛狗叫。
古時《雞飛狗叫》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可以使用傳統的字形來表達,如:
鷄飛狗叫。
1. 會議現場,大家争論紛紛,雞飛狗叫,一片混亂。
2. 買票的人排起了長隊,現場雞飛狗叫,場面十分喧鬧。
1. 雞犬不甯
2. 日久生情
3. 狼吞虎咽
1. 喧鬧
2. 吵鬧
3. 亂糟糟
1. 安靜
2. 平靜
3. 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