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符節的外套。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冊皇後儀》:“太傅太保再拜,參政帥掌節者脫節衣,詣太傅位,掌節者以節授參政。”
“節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衣物開支,象征節儉、節約的生活方式。這一用法常見于成語“節衣縮食”中,表示省吃儉用、勤儉持家。例如:
指古代符節(官員或使者的憑證信物)的外層保護套,屬于曆史文獻中的專有名詞。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可參考《武林舊事》等古籍文獻。
節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節和衣。
節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筆畫數為8。節的意思是減少、節省。
衣的拆分部首是⻃(衣字邊),筆畫數為6。衣的意思是衣服。
節衣的意思是節省衣物,減少衣物的使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衛風》中的一首詩,其中有句“與女如喜,日月是晷。”晷即指日晷,古代用來計算時間的一種工具。由于古代生活條件有限,人們不能過分奢侈地購買新衣服,所以節衣成為一種美德。
在繁體字中,節的字形為節,衣的字形為衣。在繁體字中,衣的字形變為衤。
古時候,節和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節的古代寫法為朿,衣的古代寫法為衤,所以節衣的古代寫法為朿衤。
以下是一些關于節衣的例句:
1. 他一直秉持節衣的精神,從不隨意浪費。
2. 在減少消費的目标下,她開始節衣縮食。
組詞:節欲、節儉、節約、節流
近義詞:勤儉
反義詞:奢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