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年夜。年節的夜晚。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偏安佚豫》:“禁中以臘月二十四日為小節夜,三十日為大節夜,呈女童驅儺,妝六丁六甲之類,大率如《夢華録》所載。”
(2). 江 南舊俗稱冬至夜為節夜。 清 顧祿 《清嘉錄·冬至大如年》:“又 江 震 《志》皆雲:‘邑人最重冬至節。前夕,名節夜。’”
“節夜”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和文化背景的詞彙,其含義主要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年節的夜晚(尤指除夕)
指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夜晚,尤其是農曆除夕。例如,明代文獻《西湖遊覽志馀》記載,南宋皇宮将臘月二十四日稱為“小節夜”,三十日稱為“大節夜”。這一用法強調節日慶祝的核心時段。
江南舊俗中的冬至夜
清代《清嘉錄》提到,江南部分地區(如蘇州、震澤)曾将冬至前一晚稱為“節夜”,并視冬至為重要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語。
需注意“節夜”與“節日夜晚”的區别:前者是特定曆史詞彙,後者是泛稱。例如,國慶節、中元節的夜晚不宜稱為“節夜”。
《節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節和夜。
節(jié)是一個獨立的字,由“立”部和“卩”部組成。它是形聲字,其中“立”部表示立起來的動作,而“卩”部則是表示封印的意思。節的基本意思是指控制、限制、約束。
夜(yè)是一個獨立的字,由“乙”部和“夕”部組成。它是形義字,其中“乙”部表示夜晚的開始,而“夕”部則表示夜晚的結束。夜的基本意思是指太陽下山後的黑暗時段。
《節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通常在夜間休息,白天進行勞動。節夜一詞的含義是指在夜晚進行某種限制或約束的行為,以确保安全或避免麻煩。
在繁體字中,《節夜》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由節和夜兩個字組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節夜》在古代可以寫作“節夜”。這種古文字的寫法是把連續的筆畫變成了分散的筆畫,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
下面是一個關于《節夜》的例句:他們在農田裡節夜工作,以确保作物的順利收割。
一些與《節夜》相關的詞語有:夜以繼日、晝夜兼程、夜以繼晝等。
一個近義詞是夜以繼日,它表示不分晝夜地工作。一個反義詞是晝夜兼程,它表示白天和夜晚都進行工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