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借訓的意思、借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借訓的解釋

(1).借音義相通的字解釋别的字。 清 劉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訓,如‘學之為言效也’、‘齋之為言齊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訓“學”、以“齊”訓“齋”,謂之借訓。

(2).古人解經舊注中,凡不見于《說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義訓,謂之借訓。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閻若璩》:“﹝ 宋半塘 ﹞為《説文解字疏》,詳贍辨博,又益以附、借、備三門,如水部‘沛’字,本 遼東 水名,附訓為澤,借訓為大,為仆,此皆見於經傳者。若見於史者,如《漢書·禮樂志》:‘神哉沛。’ 師古 注:‘沛,疾也。’ 司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師古 注:‘感動。’又《大人賦》:‘沛艾赳螑。’注:‘ 張揖 曰:沛艾,駊騀也。’則謂之備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學。附者,《説文》無此訓,以經注訓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與附益無二;又非通借之借,意當時必有一説以處之,不可得聞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借訓”是漢語訓诂學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借音義相通的字解釋其他字
    指通過借用音義相近或相通的其他漢字來解釋目标字的含義。例如清代劉淇在《助字辨略》中以“效”訓“學”、以“齊”訓“齋”。

  2. 非《說文》來源的義訓
    在解經的舊注中,若某個字的釋義未見于《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且無法追溯其來源,則被稱為“借訓”。


二、曆史背景與實例


三、與其他術語的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漢書》《封禅文》中的用法),可參考訓诂學專著或相關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借訓的意思

借訓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從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中學習和吸取教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借訓的部首是人,拼音是rén。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借訓》一詞的本義源自《左傳·襄公十二年》記載,後來衍生出引以為戒、從别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的意思。

繁體

《借訓》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借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訓」字,其字形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字體較為古樸,寫法為「﨟」。

例句

他從父親的失敗中借訓,避免重蹈覆轍。

組詞

借鑒、借鑒過來、借取、取訓。

近義詞

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反義詞

忽略教訓、不知反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