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借訓的意思、借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借訓的解釋

(1).借音義相通的字解釋别的字。 清 劉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訓,如‘學之為言效也’、‘齋之為言齊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訓“學”、以“齊”訓“齋”,謂之借訓。

(2).古人解經舊注中,凡不見于《說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義訓,謂之借訓。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閻若璩》:“﹝ 宋半塘 ﹞為《説文解字疏》,詳贍辨博,又益以附、借、備三門,如水部‘沛’字,本 遼東 水名,附訓為澤,借訓為大,為仆,此皆見於經傳者。若見於史者,如《漢書·禮樂志》:‘神哉沛。’ 師古 注:‘沛,疾也。’ 司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師古 注:‘感動。’又《大人賦》:‘沛艾赳螑。’注:‘ 張揖 曰:沛艾,駊騀也。’則謂之備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學。附者,《説文》無此訓,以經注訓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與附益無二;又非通借之借,意當時必有一説以處之,不可得聞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借訓”是漢語訓诂學術語,指通過假借字音或字義來解釋詞義的訓釋方法。該概念源于古代文字學對漢字通假現象的闡釋,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音借釋義

    以同音或近音字為媒介,解釋目标字的含義。例如《說文解字》釋“皇”為“大也”,段玉裁注指出此處借“皇”為“煌”,通過聲韻關聯引申光明盛大之義。

  2. 形義通假

    借助字形相近或意義相關的字進行訓釋。如《爾雅·釋诂》注“肇”為“始”,實則因“肇”與“肈”形近通假,借“肈”的初始義項作解。

這一術語體現了傳統訓诂學“因聲求義”“以形索義”的基本原則,在《經義述聞》《讀書雜志》等清代考據著作中被系統運用,用于破解古籍中的字義疑難。現代學者如王力在《中國語言學史》中強調,借訓需嚴格遵循古音系統與文獻語境,避免主觀臆斷。

網絡擴展解釋

“借訓”是漢語訓诂學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借音義相通的字解釋其他字
    指通過借用音義相近或相通的其他漢字來解釋目标字的含義。例如清代劉淇在《助字辨略》中以“效”訓“學”、以“齊”訓“齋”。

  2. 非《說文》來源的義訓
    在解經的舊注中,若某個字的釋義未見于《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且無法追溯其來源,則被稱為“借訓”。


二、曆史背景與實例


三、與其他術語的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漢書》《封禅文》中的用法),可參考訓诂學專著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騃戆按臨步行學士塵境陳力列初末地牢笃脩噩夢發付返禦逢場作趣俘囚幹果高文典冊光臨光域灌木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龜艨滾催國柄橫海鱗畫荻教子黃牌賄赇減耗矜愚飾智卷素愧切兩班犂曙陋質蜜父睦誼乃其娘子錢糧鼜鼓栖憑三街六巷商謀失稱十六天魔庶寀瞬瞚庶衍四通五達薮澤湯壺唐年談笑薙工聽力無智享大弦管狎弄下中天斜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