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劫燒的意思、劫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劫燒的解釋

亦作“刧燒”。佛教謂世界毀滅時大火燃燒至二禅天。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三:“經雲:‘天地大刧将盡,則刧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劫燒”是佛教術語,指世界毀滅時的大規模火災現象,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劫燒(拼音:jié shāo),亦稱“刧燒”,指佛教世界觀中“壞劫”階段的大火,燃燒範圍可達色界二禅天(即光音天)。這一概念出自晉代幹寶《搜神記》卷十三:“經雲:‘天地大刧将盡,則刧燒。’”。


核心要點

  1. 佛教劫災理論

    • 佛教将宇宙周期分為“成、住、壞、空”四劫,“劫燒”發生于“壞劫”階段。此時火災、水災、風災依次毀滅世界,其中火災破壞力最強,可焚毀初禅天至二禅天的一切物質。
  2. 二禅天的特殊意義

    • 二禅天屬色界第二層,衆生以光明為食,無語言交流(光音天)。火災燒至此天,象征物質世界徹底崩潰,但更高天界(三禅及以上)仍存續。
  3. 文獻與擴展

    • 除《搜神記》外,佛經如《俱舍論》也記載劫災細節。例如:火災由七輪太陽引發,燃燒七日;水災淹沒至三禅天;風災摧毀四禅天以下所有存在。

關聯知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宇宙觀或劫數理論,可參考《長阿含經》《大智度論》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劫燒

劫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有“劫”和“燒”兩個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劫”字的部首是力,它的總筆畫數是7;“燒”字的部首是火,它的總筆畫數是10。

來源

“劫燒”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切追溯,但根據漢字的字義和常見用法,可以理解為指遭受搶劫後被放火燒毀。可以用來形容財産遭到破壞和喪失的情況。

繁體

“劫燒”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由于“劫燒”這個詞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古文用法,所以沒有固定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在那場劫燒之後,他一下就變得一貧如洗。

2. 那座名勝古迹被不明原因的劫燒破壞了。

組詞

劫燒可以與其他詞語結合成一些常見的組詞,例如:

1. 劫匪:指作惡非法的搶劫犯。

2. 無劫:指沒有發生搶劫、掠奪等不幸事件。

近義詞

與劫燒相近義的詞語有:

1. 劫掠:指掠奪、搶劫他人財物。

2. 爆燃:指爆炸性燃燒,造成破壞。

反義詞

與劫燒相反義的詞語有:

1. 保全:指保護、保存財物,防止喪失。

2. 滅火:指撲滅火災,防止燒毀財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