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曲聱牙的意思、诘曲聱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曲聱牙的解釋

形容文句艱澀,不通順暢達。 明 宋濂 《文原》:“予竊怪世之為文者,不為不多,騁新奇者,鉤摘隱伏,變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讀,且曰:不詰曲聱牙非古文也。” 清 錢謙益 《江母金孺人墓志銘》:“ 文昭 之文,詰曲聱牙。” 清 魏源 《章教谕<強恕齋書>序》:“審其往來蹤蹟,以察知 周 召 二公陳誥納誨心事,於詰曲聱牙中而如聞其告語。”參見“ 佶屈聱牙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诘曲聱牙”是漢語成語,也寫作“诘屈聱牙”,主要用于形容文字艱澀拗口、難以誦讀理解。該詞可拆解為兩部分:“诘曲”指曲折不順暢,“聱牙”意為拗口不順滑,合指文句結構複雜生硬。此說法最早見于唐代韓愈《進學解》中“周诰殷盤,佶屈聱牙”的表述,用以形容《尚書》中周代文告和殷代盤庚篇章的艱深文風。

從詞彙構成來看,“诘”本義為追問、責問,引申為曲折;“聱”原指不接受意見,後與“牙”組合表示語句不諧順。該成語多用于評價古代典籍或刻意雕琢的文字,如宋代學者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評點某些經書“讀之聱牙,未易遽了”,清代阮元編纂《經籍籑诂》時也強調需疏通“诘屈聱牙”的古籍文字。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常與“佶屈聱牙”混用,但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诘屈聱牙”為規範詞形,強調其形容“文句艱澀,讀不順口”的核心語義(參見《漢語大詞典》第11卷)。在語言規範層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書面語詞彙,建議普通行文避免使用過于艱澀的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诘曲聱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ié qǔ áo yá,主要用于形容文句艱澀拗口、不通順暢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用法


3.例句與語境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現代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文原》原文或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雲蒼狗包米蒼苔谄側唱頭禅室城市總體規劃塵聽絺衣的羞剔癢迪戟多曾飛蟬飛來禍蜚語浮猋格例跟房根稈閨門旦禬禳孤衾駭狀殊形畫土分貢護國佑民火鬥豁亮進救近裡鈞球靓審梨萌留門龍轉墓刻偶方排球旁谘陪護片紙隻字麒麟兒青氣罄輸全環食儒服三句話不離本行深谷生育率瘮疴筮仕收禽守正不撓水扭挺解提要屯候頑軍無資格象刑仙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