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umulate evil;accumulated evils] 長期做壞事
查抄逆産,以清積惡
積久生厭;結下怨仇。《左傳·襄公三十年》:“雖其和也,猶相積惡也,惡至無日矣。”《戰國策·趙策一》:“今足下功力,非數痛加於 秦國 ,而怨毒積惡,非曾深淩於 韓 也。”《吳子·圖國》:“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積惡,四曰内亂,五曰因饑。”
累積惡行。《漢書·董仲舒傳》:“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積善積惡,殃慶自各以其類至。” 明 劉基 《春秋明經·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事父而蔑慎終之意不可以為子也。是事也,積惡之原也。”
“積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長期累積惡行或結下怨仇。以下是詳細解釋:
《吳子·圖國》中将“積惡”列為戰争的五大起因之一,強調惡行積累對社會穩定的破壞。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的造句和古籍引文。
積惡(jī'è)是一個表示“積累惡行”的詞語。在漢字中,它的拆分部首是禾和心,它的筆畫數為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積惡以繁體字形式寫作積惡,在甲骨文中,它的形狀是由禾和心兩個部分組成的。禾表示稻谷,象征着農業生産,而心則代表人的内心,代表着思想和動機。積惡的意思就是人們通過長時間的惡行積累起來的邪惡。
下面是一個例句:“這個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積惡成癖,道德品質非常低劣。”
在組詞方面,積惡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積惡成鬥”、“積善之家”、“積德行善”等。
積惡的近義詞包括積累惡行、積累罪行、積德為善等。反義詞則是積善行德、樹立良好道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