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寂定的意思、寂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寂定的解釋

佛家謂心不馳散,保持安靜不動的精神狀态。《百喻經·書末偈語》:“佛正6*法寂定,明照於世間。”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 釋種 太子今在此中,初證佛果,心凝寂定,四十九日未有所食。” 宋 劉攽 《中山詩話》:“ 無夢 語人:少時絶欲,屏居山中十餘歲,自以為不動。及出,見婦人美色,乃復歉然。又入山十餘年,乃始寂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寂定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寂定”是佛教術語,指通過禅修達到的一種内心高度專注、平靜的精神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心念不散亂、不波動,保持絕對靜止的修行境界。佛教認為這是脫離外界幹擾、回歸清淨本性的基礎。

  2. 佛教背景
    該詞源于佛經,如《百喻經》提到“佛正法寂定,明照於世間”,強調通過寂定獲得智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述釋迦牟尼成佛時“心凝寂定,四十九日未有所食”,體現其超凡的定力。

  3. 修行意義
    寂定并非單純的身體靜止,而是通過禅修訓練,使意識脫離雜念與欲望的擾動,達到“無念無住”的深層穩定狀态。宋代劉攽記載修行者需長期閉關才能逐漸接近此境界。

  4. 字義分解

    • 寂:寂靜、空無,指脫離外界紛擾;
    • 定:穩定、專注,指内心凝而不散。

該詞常見于佛教典籍與禅修理論,現代也用于形容極緻的專注狀态。如需更深入理解,可參考《百喻經》《大唐西域記》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寂定

寂定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狀态或情感。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mián)和心(xīn),寓意是在心中安定、寂靜的狀态。

寂定的拆分筆畫如下:

宀(3畫) + 心(4畫) = 寂(7畫)

宀部表示房屋,心部表示心髒,它們聯合在一起形成了寂字,意味着在房中心靜安甯。

寂定一詞來自于古代漢語,它的古漢字寫法為寂訂,與現代漢字形态稍有不同。在繁體中文中,寂定的寫法為寂定,部首和筆畫都與簡體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寂定的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寂訂(古漢字寫法)、寂敕(古漢字異體寫法)、寂錠(古漢字異體寫法)。

例句:

1. 他的心境寂定,面對挑戰時從容不迫。

2. 在大自然中,我感受到了寂定的美妙。

組詞:

1. 安定:指穩定、平靜的狀态。

2. 靜定:表示靜止、不動的情況。

3. 直定:指堅決、果斷的決定。

近義詞:

1. 平靜:表示内心沒有波動,安甯平穩。

2. 安甯:指平靜、安靜、沒有噪音。

反義詞:

1. 心煩:指内心煩躁、不安甯。

2. 紛亂:表示混亂、雜亂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