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體詞曲必須依照一定的調式進行寫作,稱寄調。亦借指寫作上模仿其他作品的形式。 李廣田 《馬凡陀的山歌》:“《公共汽車抒情詩》是寄調 西蒙諾夫 的《等待着我罷》。”
關于“寄調”的詞義解釋,綜合多個來源可歸納為以下内容:
“寄調”指舊體詞曲創作中必須依照特定調式進行寫作的形式,也可引申為在文學創作中模仿他人作品的結構或風格。
詞源背景
該詞源于古典詞曲創作規則,要求作者嚴格遵循既定曲調格式(如詞牌名對應的平仄、字數等),例如李廣田在《馬凡陀的山歌》中曾寄調西蒙諾夫的《等待着我吧》。
延伸含義
除音樂調式外,也可指文學創作中對其他作品形式的模仿或借鑒,例如仿寫經典作品的叙事結構或修辭手法。
部分來源(如)提到“寄調”與《西遊記》中傳遞秘密的典故相關,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文學工具書,可能為民間引申或誤傳,建議以詞曲創作相關的解釋為主流依據。
寄調是一個漢字詞,它由“寄”和“調”兩個字組成。下面将為您介紹寄調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寄調的意思是通過書信或其他方式傳遞信息,通知他人或請求幫助。這個詞常用于形容古代文化中的一種傳統社交方式。
寄調的拆分部首是宀(mian)和言(yan),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寄調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化,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在繁體字中,寄調的寫法為寄調。
在古代,寄調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隋唐時期的字書中,寄調的寫法為寄調。然而,即使寫法有所變化,其含義和用法并未改變。
1. 他寄調了一封信給朋友,告訴他關于聚會的時間和地點。
2. 她寫了一封寄調的信給親戚,想要請求他們的幫助。
寄語、調教、調動、寄托
通告、告知、通信、傳遞
隱晦、保密、不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