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潔身誠意。《史記·五帝本紀》:“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南齊書·樂志》:“絜誠夕鑒,端服晨暉。”
絜誠(jié chéng)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絜”與“誠”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字形、字源及典籍用例中深入解析:
絜(jié)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誠(chéng)
來源:《說文解字》
“絜誠”融合了“絜”的潔淨、端正與“誠”的專一、真實,指内心純淨無雜念,言行真誠不欺,強調道德修養的至高境界。
《漢書·郊祀志》載漢武帝诏:“絜誠以祭祀,猶懼不莊”,意為以潔淨虔誠之心祭祀,仍恐不夠莊重,凸顯對神明或崇高事物的極緻敬畏。
來源:《漢書·卷二十五》
倫理維度:
儒家視“絜誠”為修身根本,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強調“持身絜誠,方能感通天地”。
來源:《四書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祭祀語境:
在古代禮制中,“絜誠”特指祭祀前沐浴齋戒、摒除雜念的虔敬狀态(《禮記·祭統》“君子之齊也,專緻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齊七日以定之,緻齊三日以齊之”)。
來源:《禮記正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
絜誠:清潔虔誠,謂心意純真專一。
來源:《漢語大詞典》(1995年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絜誠”是中國傳統道德與禮儀文化的核心概念,既要求外在行為端正潔淨,更追求内在心志的純粹專一。其釋義根植于經典文獻,體現了古人“内聖外王”的修養理想,至今仍具深刻的倫理價值。
“絜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jié chéng,意為“潔身誠意”,強調通過自我修養保持身心潔淨,并以真誠态度行事。
出處與用法
字形與結構
近反義詞提示
該詞存在近義詞與反義詞,但未明确列出,可通過來源鍊接進一步查詢。
如需更詳細的例證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籍原文或語言學工具書。
白精抱寶懷珍飽嗅鄙食不期而然钗帼巢林一枝充備代價打射吊祠地衣植物湩乳多多少少蕃庶封蓋豐湖奉移分煙玍古古渡軌訓故有荷包蛋疆外見異蛟兕駕轅烤肉枯蟬浪子回頭籠鈎履霜馬秋冕紳彌撒昵款女傭人毆逐泙湃青門餞清衆穹廬驅殘榮耀疝瘕生死關頭食報詩禍收禁私賄鐵石心僮兒頑疾文墨無有遐風西北大學隙駒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