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当归的意思、寄当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当归的解释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遂与母相失”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杂记》曰:“初, 姜维 诣 亮 ,与母相失,復得母书,令求当归。 维 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 曹公 闻其( 太史慈 )名,遗 慈 书,以篋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宋 辛弃疾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昌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当归"是由历史典故衍生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面与引申义理解。以下为基于汉语语源学及文史研究的解析:

一、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太寄送中药当归给曹操的典故,以"当归"谐音暗喻"应当归乡",表达对离乡者的劝归之意。

二、字义分解

  1. "寄":古汉语中既指物品寄送,亦含"寄托情感"的双关义。《说文解字》释为"托也",体现传递意图的动作属性。
  2. "当归":中药材名(学名Angelica sinensis),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具有补血活血功效。其名称本身即蕴含"应当归来"的语音双关。

三、文化引申义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发展为特殊意象,如: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汉语中多用于:

  1. 传统文化解说类文本
  2. 中医药文化推广语境
  3. 历史题材文艺创作
  4. 特定情境的委婉劝归表达

注:本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版)、《三国志》裴松之注本及《中医药典故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寄当归”是一个蕴含典故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语来源与典故

该词源自《三国志》中的两个历史事件:

  1. 姜维典故:姜维投奔诸葛亮后,母亲写信要求他“求当归”(即应当归来),姜维却以“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回应,表达志向远大、不急于归家()。
  2. 太史慈典故:曹操为招揽太史慈,寄送内含“当归”的匣子,暗示他应当归附()。

二、字面与双关意义

三、文学与文化应用

该词成为古典文学中表达“思归”的意象。例如:

四、现代用法

现多用于文学或书信中,表达对亲友归来的委婉催促,或借古喻今传递怀旧情感()。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原文,可参考《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及《吴志·太史慈传》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榜责辩诬漕饟城下之辱嗤嫌愁煎撺角打开灯饰电风扇电视电话楯鼻敦化歌骊乖阔桄榔须馆宇含羞草红头军黄房黄李护密将仕郎街门旌罕即兴表演军争考取跨学科凉蟾灵螭陵阜邻女詈人流离播迁马哈蒙直蒙稚秘馆末季谋害偏滞千万妾妇齐玄然乃日给散工三卫散页上陵下替山茹剩余产品深竹时上收离纠散输谢所化逃债投行邪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