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疾不可為的意思、疾不可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疾不可為的解釋

疾:病;為:治。病已不可醫治。比喻已到了絕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疾不可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í bù kě wéi,其核心含義是疾病已無法醫治,比喻事物發展到無法挽回的絕境。

詳細解釋:

  1. 字面含義
    “疾”指疾病,“為”意為治療,字面即“病已不可醫治”。該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成公十年》,原文描述了晉景公病入膏肓(心髒與橫膈膜之間的區域),因藥力無法到達而不可救治的場景。

  2. 比喻意義
    成語引申為事态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常用于形容人、事或局勢陷入絕境。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巧娘》中寫道:“疾不可為,魂已離舍”,借疾病隱喻生命終結的不可逆性。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主謂式結構,通常作賓語或分句。
    • 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陳述客觀事實或嚴峻形勢。
    • 近義詞:病入膏肓、回天乏術。

例句參考:

該成語融合了醫學與哲學思維,既反映古代對疾病的認知,也體現了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輕微或可改善的情形。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疾不可為》的意思

《疾不可為》是一個成語,意為“疾病的痛苦無法承受”,形容病得很重或疾苦難忍的情況下,無法從事或完成某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疾不可為》這個成語由“疒”(病痛部首)和“才”(手部首)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楊慎《齊諧雜劇·鄭莊和周公》。楊慎在劇中用“疾不可為”來表示主人公齊莊因患重病而無法履行自己的職責。

繁體

《疾不可為》的繁體字為「疾不可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變化。《疾不可為》的古體寫法為「疾不可爲」,可以看到“爲”使用了“爪”部作為手部首,也有些不同的書寫形式。這些變化是由于古代字形的演變和書寫風格的不同所緻。

例句

1. 他的病已經到了疾不可為的地步,需要立即就醫。

2. 考試前一天他突然發高燒,疾不可為。

相關詞語

組詞:疾病、疾苦、無法承受、痛苦難忍等。

近義詞:病入膏肓、危在旦夕、不可動搖等。

反義詞:病入膏肓、安然無恙、萬事大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