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甲夜的意思、甲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甲夜的解釋

初更時分。《東觀漢記·明帝紀》:“甲夜讀衆書,乙更盡乃寐。”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書證》:“ 漢 魏 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雲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雲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 爽 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胡三省 注:“甲夜, * 也。”參見“ 五夜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甲夜”是古代對夜間時段的稱謂,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甲夜”指初更時分,即古代五更計時制度中的第一更,對應現代時間的19:00至21:00。這一名稱源于漢魏時期,與“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共同構成完整的五更體系。

二、曆史文獻依據

  1. 《顔氏家訓》(北齊·顔之推)提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皆以五為節”,說明五更制在漢魏時期已形成。
  2.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記載:“自甲夜至五鼓”,胡三省注“甲夜,初夜也”,進一步明确其時間範圍。
  3. 《東觀漢記》記載漢明帝“甲夜讀衆書,乙更盡乃寐”,反映古人以甲夜作為讀書或處理事務的時段。

三、相關計時方式

古代夜間計時除“甲夜”外,還常用:

四、文化意義

甲夜作為初更,常與勤政、治學相關聯。例如唐文宗曾言“甲夜視事,乙夜觀書”,體現古代帝王對時間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五更制的具體劃分或相關典故,可參考《顔氏家訓》《資治通鑒》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甲夜》這個詞的意思

《甲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幹瘦的人;非常瘦弱的樣子”。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甲夜》的部首是“田”,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

《甲夜》最初出現在《莊子·及馬》這個篇章中,用來描述一個馬匹“皮骨瘦如甲夜”的樣子。

繁體

《甲夜》的繁體字是「甲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作「甲夜」,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他病後體重減輕,變得甲夜起來。

2. 長期的饑餓導緻他變得甲夜憔悴。

組詞

甲夜狀、甲夜子、甲夜觞、皮肉甲夜、甲夜苦修

近義詞

幹瘦、病弱、消瘦

反義詞

肥胖、健壯、強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