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交阯的意思、交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交阯的解釋

見“ 交趾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交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含義的詞彙,最早見于先秦文獻,指代中國南方邊疆區域。根據《漢語大詞典》(線上版)解釋,交阯原指“足趾相交”,後假借為地名,特指漢代設立的“交阯郡”,轄境涵蓋今越南北部及廣西南部地區。這一名稱源于《禮記·王制》中“南方曰蠻,雕題交阯”的記載,東漢學者鄭玄注:“交阯,足相向也”,描述當地居民盤腿而坐的習俗。

從詞源學分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指出“阯”通“趾”,二字在古籍中常混用,因此“交阯”與“交趾”實為同一地名的不同書寫形式。該地因漢文化向南傳播而載入史冊,唐代杜佑《通典·州郡典》記載:“交州,春秋時謂之交阯”,印證其作為古代行政區劃的延續性。現代考古發現,交阯郡治遺址(今越南河内東英縣)出土的“交阯太守”封泥,為這一曆史稱謂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交阯(又稱交趾)是中國古代重要地理名稱,其解釋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1. 地理位置與曆史沿革
    交阯位于今越南北部,最早見于南越國時期。漢武帝于公元前111年滅南越後,在此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管轄。後成為交趾刺史部(屬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時期改稱交州。

  2. 名稱來源考據

    • 《禮記·王制》以“雕題交趾”描述南方民族特征,“交趾”指盤腿而坐的習俗(足相向)。
    • 《後漢書》解釋因當地“男女同川而浴”得名。
    • 《山海經》記載的“交胫國”被推測為交趾原型,描述居民雙腿交叉無法行走的狀态。
  3. 文化象征意義
    該名稱長期作為中原王朝對嶺南至越南北方地區的統稱,既是地理标識,也承載着古代中國對南方邊疆的文化認知與治理體系演變。

  4. 行政區劃演變
    從南越國屬地→漢三郡→交趾刺史部→交州,其行政級别隨朝代更疊逐步提升,反映出中央政權對該區域的開發深化。

相關文獻記載差異體現了古代對邊疆地區認知的多維視角,建議通過《漢書·地理志》《後漢書·南蠻傳》等史料進一步溯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包幹制悲戚便孽辯議表格程大位垂手人大汾大穣東門行鬥擊肥強諷諷槁雕龜折鼓谏盒奁華旦黃金塢荒絶黃鐘毀棄彙流環羁纏羯磨莖英禁屠禁止慷喟曠逸老太太樂而忘死禮傳麟角虎翅麻列冒濁命偶鳥烏潛蟠旗幹慶賀颀省肉松僧齋扇風機懾氣師姑草世韻獸物摅憤送迓跳花痛罵通俗讀物危岊翁媪無耳吳越曲相難閑撻浪小斧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