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甂瓴的意思、甂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甂瓴的解釋

泛稱粗陋的陶質小盆小甕。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故不欲復舉熠熠以廁日月之間,拊甂瓴於洪鐘之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甂瓴(biān líng)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複合詞,由“甂”和“瓴”兩個名詞性語素構成,均指代古代特定的陶制容器,組合後泛指小型或低矮的盛器。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甂 (biān)

    • 本義:古代一種口大腹淺的小型瓦器,常用于盛放食物或水。《說文解字·瓦部》釋:“甂,似小瓿,大口而卑,用食。”
    • 引申義:因其形制低矮,後亦代指低窪之地或卑微之物。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瓴 (líng)

    • 本義:古代盛水的陶瓶,形狀似瓶,長頸圓腹。《史記·高祖本紀》有“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之喻,形容居高臨下之勢。
    • 建築引申:漢代後指房屋頂部的瓦溝(如“高屋建瓴”),亦泛指磚瓦。
    • 來源參考: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複合詞“甂瓴”的語義


三、權威文獻中的用例

  1. 《漢書·地理志》:

    “楚有江漢川澤之饒……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而亡積聚,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

    注:顔師古引注“啙窳”即“甂瓴”,形容生活簡樸、器具粗陋。

  2. 清代考據學應用:

    乾嘉學派學者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辨析:“甂、瓴、甈、甇,皆瓦器之小者”,進一步明确其作為小型容器的歸類。


四、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當代語言環境中,“甂瓴”已極為罕見,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方言遺存(如部分吳語地區仍稱小瓦盆為“甂”)。其價值主要體現于:

來源參考: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


綜合來源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說文解字》《史記》《漢書》《淮南子》等經典文獻,并援引段玉裁、王念孫等清代學者注疏,結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考訂而成。

網絡擴展解釋

“甂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綜合多個來源可得出以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粗陋的陶質小盆小甕()。這類陶器通常質地簡單、形狀扁平,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嘉遯》提到“拊甂瓴于洪鐘之側”,比喻微小事物與宏大事物并置的對比()。

  2. 比喻義
    在部分權威來源中,“甂瓴”被引申為形容事物平坦、沒有起伏()。例如描述地勢平坦或文章、言辭缺乏變化。


二、讀音與争議


三、使用場景

  1. 實物描述: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中,指代粗陶器皿()。
  2. 比喻表達:
    現代語境下較少使用,若用于比喻,需結合上下文明确其“平坦”或“普通”的引申義()。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抱樸子》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巧編磬便章猜釁黜罰辭人翠燦撮記道規典身錢遞衍二嫡頟颡騑骖分牀同夢奉詢俸資個邊宮棋寡孤瑰僻圭組郭洛帶還波行當火眼金睛家言邪學稽拜鏡彩口哨兒剌八淚绡連娉烈火真金鸾鳳露囤顱腔率就面臨靡從冥配摩納哥納喊赧顔苟活烹饪迫唶鉛水親上做親攘辟入夜三屍收羅水北山人訴幅拓地完娶無有轄管鮮食笑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