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掌。 唐 黃滔 《華岩寺開山始祖碑銘》:“ 乾寧 二年,忝登甲科,東還薦造金地,歲周二紀,膠掌而拜影堂,腹藁而銘遺美。”
“膠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膠掌”意為合掌,指雙手掌心相合的動作,常見于古代禮儀或宗教儀式中。該詞由“膠”(黏合)與“掌”(手掌)組合而成,形象化描述雙手緊貼合十的狀态。
延伸解析
字義溯源
文獻用例
唐代黃滔《華岩寺開山始祖碑銘》中記載:“膠掌而拜影堂”,描述信徒以合掌禮拜佛堂的場景。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籍或特定宗教儀式,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如需表達“合掌”,更常用“合十”“合掌”等詞。
提示
該詞權威釋義來源較少,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查證。
膠掌是指手掌被膠水或者黏液所粘住的狀态。
膠掌的字由“⺼”(肉)部和“手”部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
根據《康熙字典》,膠掌的總筆畫數為8畫。
“膠掌”一詞最早見于清代儒學經典《論語釋文》中,用以比喻心思固執、不肯松解之意。
「膠掌」是膠掌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中,膠掌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通常在描繪手形的時候會略帶一些變化。
他之前不肯放棄,一直膠掌着自己的觀念。
膠掌手、掌上膠、膠迹
黏住、粘掌、粘手
松開、脫離、解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