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練;教授。《管子·幼官》:“器成不守,經不知;教習不著,發不意。”《史記·李斯列傳》:“ 高 受詔教習 胡亥 ,使學以法事數年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徽宗 曰:‘朕欲教習書法,告命使能者書之,不愧前代。’” 清 李漁 《比目魚·入班》:“我已聘了一位名師,約定今日來開館,等不得腳色齊備,先把有的教習起來,等做浄的到了補上也未遲。”
(2).學官名。掌課試之事。 明 代選進士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命學士一人(後改為禮、吏兩部侍郎二人)任教稱為“教習”。 清 代沿用此制:翰林院設庶常館,由 滿 漢 大臣各一人任教習,選侍講、侍讀以下官任小教習。官學中亦有設教習者。《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賢契,目今朝廷考取教習,學生料理,包管賢契可以取中。”
(3).教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在下 固始 蘇昆生 是也,自出 阮 衙,便投妓6*院,做這美人的教習。” 清 秋瑾 《敬告姊妹們》:“如今女學堂也多了,女工藝也興了,但學得科學工藝,做教習,開工厰,何嘗不可自己養活自己嗎?”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二章:“不相信以他這個毫無前途的窮教習,會被一個積世老婆婆和一個能幹的中年婦女真個看得上眼。”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教習漢語 快速查詢。
“教習”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教授學業(動詞)
指指導、訓練或傳授知識技能的行為,如“教習書法”“教習水軍”。此用法最早見于《管子·幼官》中“教習不著,發不意”。
教員的舊稱(名詞)
明清時期對教師或教官的稱呼,如《紅樓夢》中賈薔“聘了教習”教導戲班女孩。
學官職位(名詞)
注:權威性最高的解釋來自漢典,其他文獻用例可參考《紅樓夢》《管子》等古籍。
教習是一個漢語詞彙,由"教"和"習"兩個字組成。教指引導、傳授知識、經驗或技能,習指學習、訓練、熟悉。
教的部首是攴,總筆畫數為5。
習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3。
教習早在古代漢字已存在,源自于古文獻《周易·乾卦》中的"教學"一詞。這個詞逐漸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教習"。
在繁體字中,教習的寫法分别是「教習」。
古時候,教的字形是用圖形的方式來表示的。教的古代字形是一個人在背部放置書籍和席子的形象。習的字形是一個人在背部放置兩隻腳和席子的形象。這些古代字形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簡化。
1. 老師正在教習學生如何正确地發音。
2. 父母應該教習孩子遵守紀律。
3. 大學教授正在教習學生關于曆史的知識。
教學、教育、教室、習慣、訓練、學習、課堂
教導、教授、授課、傳授
學習、學員、學生、習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