藠頭的意思、藠頭的詳細解釋
藠頭的解釋
即藠子。詳“ 藠子 ”。
詞語分解
- 藠的解釋 藠 à 薤的别稱:藠子。藠頭。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專業解析
藠頭(讀音:jiào tou),又稱薤(xiè)、藠子或荞頭,是漢語中特指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鱗莖及其植株的名稱。從漢語詞典及植物學角度,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
字形結構
“藠”為形聲字,從“艹”(草字頭),表示植物類屬;“敫”(jiǎo)為聲旁。本義專指百合科蔥屬植物薤(Allium chinense)的鱗莖。
-
詞源演變
古稱“薤”,見于《禮記》《神農本草經》等典籍,後因方言分化,南方多稱“藠頭”。現代漢語将“藠”列為規範用字,特指該植物的食用部位。
二、植物學特征
-
形态描述
鱗莖呈卵圓形或紡錘形,外皮白色或淡紫色,肉質層疊如蒜瓣但更小巧;葉細長中空似蔥,花莖頂端開傘形紫花。
-
分類歸屬
屬百合科(Liliaceae)蔥屬,與蔥、蒜、韭菜為近緣物種。學名:Allium chinense G. Don(異名Allium bakeri)。
三、實用與文化意義
-
食用價值
鱗莖脆嫩微辛,可鮮食或腌制(如糖醋藠頭、醬藠頭),為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特色佐餐小菜。
-
藥用記載
《本草綱目》載薤“治少陰病厥逆洩痢,溫中散結”,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大蒜素,具抑菌、降脂功效。
-
文化意象
古詩詞中“藠”象征清貧生活(如白居易《春寒》中“酥暖薤白酒”),亦因其耐寒特性被賦予堅韌寓意。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許慎(漢).《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整理本.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14卷. 科學出版社, 1980.
- Flora of China Editorial Committee. Flora of China Vol. 24. 2013.
-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國蔬菜栽培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
- 李時珍(明).《本草綱目》校注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 彭定求(清)編.《全唐詩》. 中華書局, 1960.
(注:為符合原則,參考文獻僅标注權威出版物,未提供可能失效的網頁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藠頭(學名:Allium chinense)是一種多年生鱗莖植物,屬于百合科蔥屬,中文别稱包括薤白、小根蒜、野蔥、野蒜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特征
- 形态:藠頭的鱗莖呈狹卵狀,外皮白色或帶紅色,葉片為具3-5棱的圓柱狀且中空,花葶側生,傘形花序松散,花朵顔色為淡紫色至暗紫色。
- 生長習性: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或沙質土壤,適應pH值6.0-8.0,最適溫度15-21℃,鱗莖膨大需20℃左右,高溫(30℃以上)會進入休眠。
2.分布與栽培
- 原産地:中國,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如江西、雲南、福建等地,武漢、南昌等地有規模化生産基地。
- 栽培特點:冬季生長停滞,春季恢複,耐寒性強,能在5-10℃緩慢生長。
3.用途與價值
- 食用價值:鱗莖可腌制或糖醋加工,如“糖醋藠頭”“酸甜藠頭”,是佐餐佳品,口感鮮甜微酸辣,罐頭産品遠銷日本及港澳地區。含糖、蛋白質、維生素C等,具有開胃健脾功效。
- 藥用價值:古籍記載其可驅蟲(如寸白蟲)、治療金瘡,現代認為其營養與大蒜相近,有抗癌潛力,但銀屑病患者需慎食。
4.注意事項
- 禁忌人群:氣虛、陰虛、發熱者及銀屑病患者不宜食用。
- 加工方式:常以腌制為主,生食需注意刺激性。
5.特色品種
- 如四川南溪的“鵝腿藠頭”,顆粒飽滿、色澤金黃,是地方特色産品。
藠頭兼具食用、藥用和經濟價值,但需根據體質合理食用。其形态獨特,適應性強,在我國南方廣泛種植并形成特色産業。
别人正在浏覽...
隘阻百辛鼻衄采沐朝燭崇虛錯認顔标多嫌督造反旆粉昆奮迅扶奬鈇鎖高文灌口袿襡化學性質乎號活受湖澤交鬪謹疾衿紳駿力宼糧老紅冷瑟瑟連床兩甄曆曆可數領催羅漢豆緑沈埋三怨四迷空步障目耗南戶南金烹茶評家破獲譜制潛暢怯人清灰冷竈侵尋欺事诎彊手模率土宅心水域天籙推策脫樊土坯違兵西道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