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狡吏的意思、狡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狡吏的解釋

狡猾的官吏。 唐武宗 《加尊號赦文》:“方聞本地多被狡吏及豪強平直隱蔽。” 唐 皮日休 《橡媪歎》詩:“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清史稿·兵志四》:“狡吏貪夫,藉以希圖名利,流弊實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狡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狡猾的官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狡吏”由“狡”(狡猾、奸詐)和“吏”(官吏)組成,指代利用職權謀私、手段詭詐的官吏。這類人物常通過欺壓百姓、貪贓枉法等方式獲取利益。

2.文獻例證

3.詞義構成

4.曆史背景

“狡吏”現象多出現在封建官僚體系中,因監管不足和權力集中,官吏常濫用職權。曆代文獻對此類行為的記載,側面反映了古代社會治理的難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橡媪歎》等詩文或《清史稿》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狡吏

狡吏(jiǎo lì)一詞是指那種狡猾、奸詐的官吏。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右邊的“犭”為犬部首,表示與犬有關;左邊的“臣”為人部首,表示與人有關。這個詞有12個筆畫。

《狡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文學作品《莊子》。在這本書中,有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叫做《狡兔三窟》。故事中,一隻狡猾的兔子在被獵人追捕時,總是能夠找到巧妙的地方躲藏起來。這個故事後來被引申為指那些行為詭計多端、心機深沉的人,特别是指官吏中的奸邪之徒。

在繁體字中,狡吏的寫法為“狡吏”。繁體字是傳統的中文寫法,主要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使用。

在古代,狡吏的漢字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人在寫狡吏時,使用的是“狡厲”這個詞。狡厲的寫法中,左邊的“犭”為犬部首,右邊的“厲”為原始形态的厲部首。

以下是一些關于狡吏的例句:

1. 這個官員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正直,實際上卻是一個狡吏。

2. 看似謙虛的他其實心思機敏,像個狡吏一樣。

組詞

1. 狡猾:形容人陰險、狡詐。

2. 狡黠:形容人機智、靈活。

3. 狡狐:比喻狡猾的人。

近義詞

詭詐、奸詐、狡狯

反義詞

正直、坦誠、老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