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教導;教誨。《書·多方》:“我惟時其教告之。”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教人以緻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窮理,誠使昏闇之士,深居端坐,不聞教告,遂能至于知緻而德明乎?”
“教告”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教導與告誡的結合,具有教育和規勸的雙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教”指教導、引導,“告”指告誡、勸誡,組合後表示通過教育引導使人明白道理,同時強調對錯誤行為的警示。
例:如《尚書·多方》中“我惟時其教告之”,即通過教導與告誡使人遵循正道。
古典文獻依據
與單純“教導”不同,“教告”更側重在傳授中融入勸誡,具有糾正偏差的意圖。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類似概念仍存在于教育、管理等場景。
教告(jiào gào)是一個漢語詞語,包含兩個字。“教”是一個常見的漢字,意思是傳授知識、指導學習的行為。它的部首是攴,總筆畫數是11。而“告”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意思是傳達消息或通知。它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是7。
教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通過口頭傳達給他人一些重要的消息或指示,稱之為“告知”。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教告”,強調了在傳達消息的過程中包含有教育和指導的元素。
在繁體字中,教告的寫法保持不變。隻是在書寫過程中,每個字的錯字較多,需要注意書寫的正确性。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教為例,古代常常寫成“學”,表示學習的動作。而“告”則通過“吿”字來表示,與現代寫法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教告的例句:
1. 老師在教告中強調了做好課後作業的重要性。
2. 學校通過教告通知學生們明天不上課。
一些與教告相關的組詞包括:教育、告誡、告示、教導等。這些詞語都與傳達、指導和教育相關。
與教告近義詞包括:教誨、傳授、教導等。這些詞語都強調了傳授知識和指導學習的含義。
與教告反義詞包括:不告、不教、忽略等。這些詞語意味着不傳達或者不指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