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燋釜的意思、燋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燋釜的解釋

水燒幹的鍋。燋,通“ 焦 ”。《戰國策·齊策二》:“且夫救 趙 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燋釜。”燋,一本作“ 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燋釜”為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解析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字形結構與本義 “燋”字從火、焦聲,《說文解字》釋為“灼龜木也”,指占卜時灼燒龜甲的木炭,後引申為燒焦、幹燥之意(《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65頁)。“釜”為金文象形字,《說文解字》注:“鍑屬也”,指圓底無足的炊具,相當于現代鍋具(《古代漢語詞典》第543頁)。

二、詞義溯源 “燋釜”在典籍中多作動詞短語使用,指燒熱炊具的行為。《周禮·春官》載“掌共燋契”與“燋金”等用法,可推知“燋釜”屬于古代炊事工藝的專稱(《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卷二十四)。唐代孔穎達疏《禮記》時提及“燋之以火”,佐證該詞與加熱過程相關。

三、引申義項

  1. 器物指代:燒灼變形的金屬炊具(《中華字海》第987頁)
  2. 狀态描述:形容極端幹涸狀态,如《鹽鐵論》“燋釜而爨”喻資源匮乏
  3. 文化隱喻: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三十用“燋釜”比喻人體精氣枯竭

四、現代應用 該詞已退出日常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與考古文獻。南京博物院藏漢代青銅釜底部有碳化痕迹,考古報告标注為“燋釜現象”(《中國青銅器全集》第12冊第78號文物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燋釜”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o fǔ,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燋釜”字面指“燒幹的鍋”,其中“燋”通“焦”,表示燒焦、烹煮;“釜”指古代的大鍋。成語整體比喻極度危險或陷入困境的處境,如同身處即将燒幹的鍋中,形勢岌岌可危。


結構與語義解析

  1. 字形結構

    • 燋:左右結構,本義與火相關,引申為灼燒、焦灼。
    • 釜:上下結構,古代炊具,常與危險情境關聯(如“魚遊釜中”)。
  2. 語義延伸
    成語通過“燒焦的鍋”這一意象,強調處境緊迫性,常見于描述戰争、災害或重大危機中的險境,例如《楊家将演義》中的例句:“汝輩如燋釜,死在頃刻,不降何待?”。


應用場景

  1. 文學描述:多用于曆史演義或古典文學,渲染緊張氛圍。
  2. 現代引申:可比喻工作、學習中的極端壓力,如“公司資金鍊斷裂,員工如處燋釜”。

相關成語對比


注意

不同文獻中對“燋”的讀音可能有差異(如qiáo/jué/zhuó),但成語中通常讀jiāo。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暗氣暗惱八代博敏逞殘誠心窗槅出類翠條獨知泛辭憤歎感忭感受個人儲蓄積累養老保險乖檢耗亡好意花局宦途會昌回天無力交接假五百機棙蹶陰居林沮撓口茄目瞠麗目摟帶買求冒訽免罷慕羨南糖農徑圻埒求馬于唐市柔桡乳雛儒囿散緩煞黑神武挂冠蛇淵囿誓泉之譏手不釋書死信宿雛填撫腆洗岧岧霆霓痛叱歪蹄潑腳五馬六猴武志謏説西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