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膠東大鼓的意思、膠東大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膠東大鼓的解釋

[Jiaodong dagu-ballad sing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small drum] 曲藝的一種。流行于山東膠東半島沿海諸縣。唱腔為闆腔體結構,分北、東、南三路。表演形式靈活,一般是演員擊書鼓、鋼闆演唱,以三弦、二胡伴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膠東大鼓是中國傳統曲藝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山東省膠東半島地區。它起源于清代中期,以方言演唱為基礎,融合了說唱、擊鼓和器樂伴奏等藝術形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博物館)。

該曲種的藝術特征表現為:一、使用膠東方言演唱,唱腔包含[大慢闆]、[快闆]等闆式變化;二、表演形式以單人站唱為主,演員左手持鋼闆、右手執鼓槌,配合三弦、揚琴等樂器伴奏;三、傳統曲目涵蓋曆史演義、民間傳說等題材,代表作品包括《五虎平西》《紫金镯》等(來源: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地方戲曲數據庫)。

現存傳承體系中,煙台、青島兩地保留着完整傳承譜系。煙台市群衆藝術館數據顯示,目前登記在冊的傳承人有9位,其中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位。近年來通過"非遺進校園"工程,已在27所中小學開設大鼓傳習課程(來源:煙台市文化和旅遊局2024年度非遺保護工作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膠東大鼓是山東省膠東半島的傳統曲藝形式,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曆史起源

  1. 起源時間:創始于清嘉慶年間(約1796-1820年),由鄒縣石元朗創立“石門”流派,迄今已有200餘年曆史。另有記載稱其萌芽于乾隆初年(約1736年),距今約260年。
  2. 早期名稱:初名“盲人調”,因早期表演者多為盲人,且兼具說書與占卜功能。
  3. 定名與發展:1942年抗日根據地改革盲藝人組織,梁前光融合多地唱腔形成“梁派大鼓”,1949年正式定名“膠東大鼓”。

二、藝術特色

  1. 表演形式:以說唱為主,一人或兩人配合,使用書鼓、鋼闆(月牙形與長方形)擊節,三弦、二胡伴奏。
  2. 音樂結構:闆腔體七聲宮調式,主要闆式包括起腔、二闆、平腔、落闆等,唱詞多為七字句或十字句。
  3. 風格特點:語言生動,鄉土氣息濃郁,兼具高亢明快(北路)、質樸說唱(東路)、融合戲曲元素(南路)等流派特色。

三、流派分布

四、社會價值與現狀

  1. 曆史貢獻:抗日戰争時期,盲藝人通過改編曲目宣傳抗日,如《打大黃家》等作品。
  2. 傳承危機:目前僅存少數傳承人,如萊陽市僅6人組成的宣傳隊。
  3. 保護措施:被列入煙台市級非遺名錄,開展培訓班推動活态傳承。

五、定義總結

膠東大鼓是流行于山東膠東半島的鼓曲藝術,以闆腔體唱腔、說唱結合為特征,分北、東、南三路,兼具曆史價值與地域文化特色,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曲目或當代傳承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擯诏材朽行穢纏臂金乘風破浪崇墉百雉創世主楚酷出戍短指飛瓊分進合擊傅導篙竿行間睅目黑紗痕穢貛兒黃台瓜歡親昈昈混錯犍度剪獲簡切了當戒箍戒石銘羁管極且月蘭焚詅符臨事陸績懷橘麻鬥馬駒盲目樂觀漫野馬潼内政甯内闝院辟寒钗披訴遷國鞘馬子歧意日本澀體聖良盛事升用四京瑣隸題名道姓鏄铫歪纏微祿相因現時銷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