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傲的意思、寄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傲的解釋

寄托曠放高傲的情懷。 晉 陸雲 《逸民賦》:“眄清霄以寄傲兮,泝淩風而頽歎。”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唐 司空圖 《連珠》:“苟慚白首而待聘,不若 滄洲 而寄傲。” 宋 陸遊 《休日留園中至暮乃歸》詩:“盡道官身屬太倉,未妨寄傲向林塘。” 明 汪廷讷 《獅吼記·赤壁》:“幽栖處,喜二客從予寄傲。鬥酒藏家,鱸魚歸網,怎不向江頭遐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傲,漢語複合詞,由“寄”與“傲”構成。其中“寄”本義為托付,《說文解字》釋作“托也”,引申為精神層面的寄托;“傲”指孤高不屈的人格特質,《廣雅》訓為“倨也”,特指不隨流俗的品格狀态。二者組合後,特指文人通過特定載體(如詩文、琴酒、山水)寄托超然世外的傲世情懷。

該詞最早見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此處以“南窗”為媒介,将詩人不慕榮利的傲骨融入日常生活場景。唐代白居易《題西亭》中“況有虛亭臨水際,豈無清傲寄其間”則擴展了寄傲載體,将園林建築作為精神寄托對象。宋代蘇轼《寄傲軒》詩更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通過構建“軒”這一實體空間承載士大夫階層的精神追求。

現代漢語中,“寄傲”主要應用于文學評論領域,特指古典文學作品中通過意象描寫傳遞的作者人格特質。其使用場景多與隱逸文化、士人精神相關,常見于山水田園詩、書齋題詠等題材的解析。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陶淵明集校箋》。

網絡擴展解釋

“寄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ì ào,意為通過某種方式(如詩文、生活态度等)寄托曠達、高傲的情懷或志向。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二、出處與經典引用

  1.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以簡樸生活寄托超脫世俗的傲骨()。
  2. 陸雲《逸民賦》
    “眄清霄以寄傲兮,溯淩風而頹歎。”
    ——通過仰望天空抒發高潔志向()。
  3. 陸遊詩句
    “盡道官身屬太倉,未妨寄傲向林塘。”
    ——表達對官場的疏離與隱逸情懷()。

三、用法與語境


四、文化内涵

“寄傲”反映了中國傳統文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強調在物質條件受限時,仍能通過内在修養保持人格的獨立與高傲。這一思想與道家“逍遙”、儒家“安貧樂道”有相通之處。


五、近義表達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原始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巴黎和會博物步徑參乘車脂仇忌除患興利道房電視系列片奠鴈鬥分鬥蛇鬥餘飛髾馮招扶救感概功遂身退骨董箱貴由赤含垢忍恥河魚黃卷青燈歡門撿覈兼年金珠居官誇骜寬宏臉道量才録用離亂龍爪粟明德門幕北木柱匏琴其内青骊窮不失義羣匹宂漫慎罰石鼈施生收恩授田梳妝打扮私有主天文學廷吏梯峤同遊通淵投明文明棍五峰先生夏蟲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