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簡帙的意思、簡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簡帙的解釋

(1).指書籍。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皇朝製作,稍以己意列其指歸,析類分門,總為一集,庶千載簡帙之廢興,百氏編摩之得失,一日可以盡其大都。” 明 何景明 《嗤盜文》:“箱委簡帙,狼籍江隅。持我衣服,猶存其書。”

(2).書卷;書頁。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謹獻雜文、時務策兩編,其傳繕不謹,其簡帙大小不均齊, 鞏 貧故也。” 明 李贽 《答焦漪園書》:“年來有書三種,惟此一種繫千百年是非,人更八百,簡帙亦繁,計不止二千葉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簡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書籍的整體或裝幀形式
    該詞由“簡”(古代書寫材料)和“帙”(書套、封套)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用簡編成的書冊”或“書籍的封裝形式”。例如明代胡應麟提到書籍編纂時用“千載簡帙之廢興”來指代典籍的流傳與整理。

  2. 代指書卷或書頁
    宋代曾鞏在《上歐陽學士第一書》中自謙所獻文章“簡帙大小不均齊”,即指書頁裝訂不夠工整;明代李贽亦用“簡帙亦繁”形容書籍篇幅浩大。

二、延伸理解

“簡帙”屬于文言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如需更詳盡的古籍例證,可參考《少室山房筆叢》《李贽文集》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簡帙》的意思

《簡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簡化的書籍”,通常用來形容篇幅較短、内容簡要的書籍。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簡帙》由“簡”和“帙”兩個字組成。

“簡”字的部首是“竹”,由8個筆畫構成。

“帙”字的部首是“巾”,由11個筆畫構成。

3. 來源和繁體

《簡帙》一詞的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它最早見于《後漢書·紀傳下·窦唐傳》:“記述為簡帙,記得多,著作之道也。”

在繁體字中,“簡”字的寫法為「簡」,由竹和JC組合,保留了原本的形狀和結構。

“帙”字的繁體寫法為「帙」,同樣保留了原本的形狀和結構。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

“簡”字在古代寫法中,豎立的竹部分常常寫得直而正,而且由上至下會有一些橫向的彎曲,更顯得生動活潑。

“帙”字在古代寫法中則由上至下依次是橫、撇、捺、豎。

5. 例句

他寫了一本《簡帙》,很快就流傳開來。

6. 組詞

由于《簡帙》一詞本身已經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聯合詞,因此沒有其他組詞。

7.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簡化書籍、簡易書、簡單冊、概括書。

8.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詳盡書籍、複雜書、繁瑣冊、詳述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