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撿押的意思、撿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撿押的解釋

(1).規矩;法度。 漢 揚雄 《<法言>序》:“君子純終領聞,蠢迪撿押。” 李軌 注:“撿押猶隱括也,言君子舉動則當蹈規矩。”按,《漢書·揚雄傳下》作“檢押”。 漢 馬融 《延光四年日蝕上書》:“州郡之士,出自貧苦,長於撿押,雖專賞罰,不敢越溢,此其所長也。”

(2).約束,監管。《後漢書·五行志三》“謂蝗屬也” 劉昭 注引《東觀書》:“ 成王 深知其終卒之患,故以 殷 氏六族分 伯禽 ,七族分 康叔 , 懷 姓九宗分 唐叔 ,撿押其姦宄。”按,《東觀漢記·杜林傳》作“檢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撿押”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規矩與法度
    指行為或制度需遵循的規範和準則。例如漢代揚雄在《法言序》中提到“蠢迪撿押”,李軌注釋為“撿押猶隱括也,言君子舉動當蹈規矩”,強調言行需符合規範。

  2. 約束與監管
    指通過制度或行為對人或事進行管理和控制。如《後漢書》引《東觀書》中“撿押其姦宄”,即通過監管遏制不法行為。

二、文獻溯源

三、現代可能的誤用

部分現代語境(如)将其解釋為“抓捕并控制嫌犯”,這可能是對古義的引申或特定領域(如警務)的術語使用,但傳統文獻中并無此意。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總結

“撿押”在古籍中主要指制度規範和行為約束,而非現代常見的抓捕動作。研究時需注意結合文獻時代背景,避免混淆古今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撿押的意思

撿押(jiǎn y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拾取并留押、扣押。它指的是将某人或某物撿起來并加以保管或扣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撿押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甲(田),其中“手”表示與手相關的意義,而“甲”則表示與土地、田野有關。

撿押的總筆畫數為9畫,相對而言比較繁瑣。

來源和繁體

撿押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中,“采”與“史”合寫而成。在現代漢字中,撿押的簡體字為“撿”,沒有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撿押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主要保持了“采”和“史”的基本形狀。古文字以篆書、隸書為主,筆畫相對比較繁雜,字形也較為規整,與現代漢字形态有一定差距。

例句

1. 他擔心自己的筆記本被撿押,所以一直緊緊握着。

2. 警察抓住了小偷,将他身上的贓物撿押起來。

組詞

1. 撿拾(jiǎn shí):指撿起并收集或選取。

2. 押金(yā jīn):指為保證某項權益履行而交付的錢財。

近義詞

扣押(kòu yā)、扣留(kòu liú)。

反義詞

放行(fàng xíng)、釋放(shì fàng)。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