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奸罔的意思、奸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奸罔的解释

(1).欺诈。 汉 扬雄 《<法言>序》:“芒芒天道,昔在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姦罔。”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吏非被重刑、不知姦罔之丧己;贾竖非遭极祸,不知不仁之害躬也。”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小人姦罔,宜有惩艾。”

(2).指欺诈诬罔的事情。《宋史·毕士安传》:“有布衣 申宗古 告 準 ( 寇準 )交通 安王 元杰 , 準皇 恐,莫知所自明。 士安 力辩其诬,下 宗古 吏,具得姦罔,斩之, 準 乃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奸罔(jiān wǎng)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中。其含义可从字源与合成词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奸(姦)

    本义指邪恶、狡诈、背叛。《说文解字》释为“私也”,引申为作恶、欺瞒。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2. 原意为“无”“没有”,后引申为欺骗、蒙蔽,通“网”,喻指设局陷害。如《论语·雍也》:“罔之生也幸而免。”

    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二、合成词义

奸罔指通过欺诈、蒙蔽手段实施邪恶之行,强调以诡计陷害他人或违背道义。其核心含义为:

三、文献例证

《汉书·王莽传》载:“莽好为奸罔之事,欺天罔人。”此处指王莽以诡诈手段欺瞒天下,凸显其虚伪弄权。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四、现代关联

该词虽罕用于口语,但在研究历史、法律或伦理学时仍有价值,可形容系统性欺诈行为(如腐败、伪证)。近义词包括“奸诈”“欺罔”,反义词为“忠正”“诚信”。

延伸参考: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4卷“奸”字条。

网络扩展解释

“奸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n wǎ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1. 欺诈、诬陷
    指用欺骗或诬蔑的手段蒙蔽他人。例如《宋史·毕士安传》记载的案例:布衣申宗古诬告寇準勾结安王,毕士安力辩其诬,最终查明“姦罔”并惩处诬告者。

  2. 指具体的欺诈行为或事件
    如汉代扬雄在《法言序》中强调:“不可姦罔”,即不可行欺诈之事。


构词解析


用法与文献例证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解读或特定语境(如法律、道德论述)中仍具参考价值。需注意其负面含义,多用于批判性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碍挽半上日昼抱道操袂长蚑程量揣挫刺戒对等法律行为坊店沸腾風言醋語高密衮管窥蠡测薅锄毫无疑问花锦世界荒远滑头面艰诘娇笑家亲赍操解危诘询禁久锦荔枝厩闲爵命阃令老宿灵物礼衣咙喉落槌马舡排斡沛中歌噼呖啪啦墙铺牵挂钳结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欺僭乞乞缩缩山畬烧掇世服矢口否认食三始业四威仪陶穴陶渊明外观危辙乡会试闲歇热西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