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欺诈。 汉 扬雄 《<法言>序》:“芒芒天道,昔在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姦罔。”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吏非被重刑、不知姦罔之丧己;贾竖非遭极祸,不知不仁之害躬也。”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小人姦罔,宜有惩艾。”
(2).指欺诈诬罔的事情。《宋史·毕士安传》:“有布衣 申宗古 告 準 ( 寇準 )交通 安王 元杰 , 準皇 恐,莫知所自明。 士安 力辩其诬,下 宗古 吏,具得姦罔,斩之, 準 乃安。”
“奸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n wǎ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欺诈、诬陷
指用欺骗或诬蔑的手段蒙蔽他人。例如《宋史·毕士安传》记载的案例:布衣申宗古诬告寇準勾结安王,毕士安力辩其诬,最终查明“姦罔”并惩处诬告者。
指具体的欺诈行为或事件
如汉代扬雄在《法言序》中强调:“不可姦罔”,即不可行欺诈之事。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解读或特定语境(如法律、道德论述)中仍具参考价值。需注意其负面含义,多用于批判性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奸罔(jiān wǎ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欺骗、欺诈。该词的拆分部首为奸(jiān)and 罒(wǎng)。
奸罔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田子方》一章中,原本意为潜藏的欺诈行为。后来,它逐渐演变为表示欺骗、隐瞒的普遍词语。
在繁体字中,奸字的写法为「奸」,罔字的写法为「罔」。
在古代,奸罔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奸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姧」,而罔在古时候的写法为「罓」。这些变化是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现代例句:
1. 他以奸罔佞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2. 不要相信那些奸罔之辈的谎言。
组词:
1. 奸邪(jiān xié):指坏人的品德卑劣,用心不正。
2. 奸猾(jiān huá):指行为不端正,狡诈狡猾。
近义词:
1. 欺骗(qī piàn):指用虚伪的手段或言辞愚弄他人。
2. 骗术(piàn shù):指用欺骗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反义词:
1. 忠诚(zhōng chéng):指对事业或他人尽忠的品质和态度。
2. 正直(zhèng zhí):指言行举止正当,不作弊不欺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