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酒送别。 晉 陶潛 《詠二疏》:“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新唐書·隱逸傳·賀知章》:“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6*九回:“ 苟才 得了信,這一天下午,便備了極豐盛的筵席,餞送 憲太太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餞送漢語 快速查詢。
餞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動詞,其核心含義指設酒食為遠行之人送行,表達惜别與祝福之情。該詞由“餞”(以酒食款待)與“送”(送行)複合而成,常見于古典文獻及正式場合,體現傳統禮儀文化。具體釋義如下:
指置辦酒宴為即将遠行的人送别。此行為不僅是為旅人提供物質補給,更承載着情感寄托與禮儀規範。例如:
“親友設宴于長亭,為其餞送。”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7卷,第123頁)
“餞送”源于古代“祖道”之禮(祭祀路神以求旅途平安),後演變為踐行習俗。據《禮記·曲禮》記載,送行需依身份等級設宴,體現尊卑有序的禮制精神。唐宋詩詞中頻繁出現“餞送”場景,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側面反映唐代餞别的普遍性。
“餞,送去食也。從食戋聲。” 強調以食物送行的本義(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107頁)。
“賓餞送者于郊”,記載諸侯國使者完成外交使命後,主國官員需在郊外設宴送行的禮儀規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頁)。
“申伯信邁,王餞于郿”,為周宣王為申伯餞行的最早文學記錄(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523頁)。
結語
“餞送”凝結了中國傳統禮儀中的人文關懷與社交規範,其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與禮制背景方能完整理解。現代漢語中雖使用頻率降低,但仍見于書面語及文化論述,是研究古代社會生活與交際禮儀的重要語料。
“餞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餞送”指設酒食為他人送行,表達對離别者的關懷與祝福。該詞由“餞”(設宴款待)和“送”(送别)組成,強調通過儀式化的方式踐行。
曆史淵源
使用場景
相關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送别禮儀或相關詩詞,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犴獄白鶴峰八米辦給傍門雹車撥捩持操叨榮斷港對襟番椒複圓改年高孱高卓管護含意好色不淫花剛石環曲火芝交蝕椒屋甲首極樂園林金犢進祿加官近事男均一匟床賫志以殁蓮華台麟閣像龍燭泯化末坐撓敗愆瑕怯症罄筆難書情不自勝清賢撒旖旎山貓兒沈漠氏譜霜牙水網悚戴遂哀孫子兵法素馔甜言軟語頭頂頭污垢無骨燈鄉裡夫妻嚣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