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稱己身。舊題 漢 李陵 《與蘇武詩》之一:“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南朝 梁 何遜 《敬酬王明府》詩:“賤軀臨不測,玉體畏垂堂。” 清 黃景仁 《新詠》:“賤軀一何眇,前後各千載。”
“賤軀”是漢語中一個謙辭,主要用于古代詩文或書信中,指代說話者自己的身體或存在,表達自謙之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賤軀”由“賤”和“軀”組成:
組合後意為“卑賤的身體”,用于謙稱自身,常見于文人交流或正式場合的書面表達。
語境限制
多用于古代詩文、書信,如李陵《與蘇武詩》中“送子以賤軀”,或南朝何遜詩句“賤軀臨不測”,體現對對方的尊重。
近義詞
同類謙辭包括“賤體”“粗軀”,均通過貶低自身以示謙遜。
現代使用
當代口語中已罕見,但在仿古文體或特定文學創作中偶有出現。
該詞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現代使用需注意場合,避免語境錯位。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
賤軀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好或者貧弱。當一個人的身體弱小或者不健康的時候,可以用賤軀來形容。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帶有一定的貶義。
賤軀的拆分字首是"貝"和"足",其中"貝"是貝殼的意思,屬于金字旁。"足"是腳的意思,屬于自然部。整個詞共有14個筆畫。
賤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賤軀并沒有貶義,而是形容一個人身體弱小、不健康或貧瘠的狀态。
賤軀的繁體寫法為「賤軀」,其中「賤」用「⿰身貝」,「軀」用「⿰衤足」。
賤軀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賤軀」,其中「賤」用「⿰貝身」,「軀」用「⿱足蔔」。
1. 他的賤軀無法承擔重體力勞動。
2. 這位老人由于年邁,已經變得賤軀不支。
3. 他生長在偏遠的山村,一直是個賤軀的孩子。
賤軀的組詞可以有:賤軀不堪、賤軀飄零、賤軀羸弱
賤軀的近義詞有:瘦弱、衰弱、虛弱
賤軀的反義詞有:健壯、強壯、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