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鋪的意思、監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鋪的解釋

見“ 監鋪 ”。


亦作“ 監舖 ”。1.監房。《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德稱 因腹餒緩行了幾步,被地方拿他做大頭,解去官司,不由分説,下了監鋪。”

(2).謂送入監房監禁。 清 熊弘備 《寶善堂不費錢功德例·公門》:“不輕拿窩家,不輕寫票取人監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鋪(jiān p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與古代制度解析。以下從三個維度展開說明:

一、字義溯源 “監”在《說文解字》中釋為“臨下也”,本義指居高監視,後衍生出監獄、監察等義項(《漢語大詞典》第7卷)。“鋪”作名詞時,《廣韻》注為“陳也”,指鋪舍、店鋪,特指古代基層治安機構“巡鋪”,如《宋史·職官志》載“諸州設巡鋪,掌捕盜賊”。二字組合後,“監鋪”指兼具羁押與監察職能的場所。

二、制度沿革 該詞多見于宋元文獻,如《元典章·刑部》記載“罪囚發付監鋪收管”,印證其作為臨時羁押所的職能。明代《大明律》進一步明确監鋪與正式監獄的區别,主要用于關押待審案犯或輕罪犯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2019年《中國古代司法制度考》)。

三、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監鋪”已退出常用詞範疇,僅存于曆史文獻與方言殘留。需注意與“監倉”“班房”等近義詞的差異:前者側重羁押功能,後者多指基層拘押設施。研究此類詞彙時,建議參考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及《中國曆史大辭典》制度分冊。

網絡擴展解釋

“監鋪”是古代司法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舊時府縣設立的臨時拘押場所,主要用于暫時關押未判決的犯人。例如《警世通言》中記載,犯人被解送官府後「下了監鋪」,即被臨時收押。

二、用法解析

  1. 名詞屬性:指代監房或臨時監獄,如清代文獻提到「不輕寫票取人監鋪」,強調對監鋪使用的審慎。
  2. 動詞屬性:表示将人關入監鋪的動作,如「監鋪犯人」即實施臨時監禁。

三、曆史文獻佐證

四、相關異寫

古籍中亦作「監舖」,屬于同義異體字,如《鈍秀才一朝交泰》版本差異所示。

注:該詞現已不再使用,屬于曆史法律術語。如需更詳細例證,可查閱《警世通言》卷十七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八真珠柏子高碑诔悲呻不咎既往蒼茫剗地超登懲羹吹齑翠實戴叔倫丹菊度日如歲風幹風木歎綱領格拉姑負詭秘漢緒合氣膠膠角角季孟襟義濟涉寄屬瘠亡捐升具考考詞兩畝地煉習藜飡樓松落第昧禮民富國彊鳴吟凝雨疲累平宥辟暑犀色身廈子舍敬呻喚書尺索性太平水缸殄殲剸裁腕法宛丘韋箧畏葸慰喻無知險不相君逍遙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