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郎的意思、谏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郎的解釋

即門下侍郎。因其負責“盡規獻納,糾正違阙”,故稱。 唐 孟郊 《看花》詩之三:“餘花欲誰待,唯待諫郎過。諫郎不事俗,黃金買高歌。”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谏郎”是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谏郎”即門下侍郎,是古代負責谏議的官職,主要職責為“盡規獻納,糾正違阙”()。其名稱來源于職能特點,“谏”指規勸君主或上級,“郎”為官職後綴,合稱表示專職進谏的官員。

二、職責與曆史背景

  1. 核心職能:向君主提出規勸建議,糾正政策或行為的過失()。
  2. 機構歸屬:隸屬門下省,唐代官職體系中常見,如《文獻通考·職官四》記載其設置()。
  3. 特殊地位:需具備直言敢谏的品格,如孟郊《看花》詩雲“谏郎不事俗,黃金買高歌”,體現其獨立于世俗的文人形象()。

三、文學與文化引用

該詞在詩詞中常被用作清廉谏臣的象征,例如: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官職體系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文獻通考·職官四》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谏郎的意思

《谏郎》這個詞指的是古代官員中擔任谏官一職的年輕人。谏官的職責是向皇帝或上級官員進言,批評或建議政策。因為這個職位是由年輕人擔任,所以稱為谏郎。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谏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阝,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谏郎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官制。在古代,為了避免老谏被皇帝壓制,年輕人被選為谏官,他們有更大的機會提供獨立和公正的建議。

繁體

《谏郎》的繁體字為「諫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谏郎」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例如,「谏」字可以寫作「諫」,「郎」字可以寫作「郞」。

例句

1. 谏郎上表,請朝廷對政策進行改革。

2. 他以谏郎的身份,多次向皇帝建言獻策。

組詞

1. 谏官:負責向上級官員提出建議和批評的官員。

2. 責任:谏郎作為官員,肩負着在君王面前提出批評和建議的責任。

3. 進言:谏郎通過進言為政府或皇帝提供意見和建議。

近義詞

1. 谏臣:與谏郎的職責相似,都是向上級提出批評和建議的官員。

2. 勉勵者:也指在關鍵時刻勇于提醒和勸告的人。

反義詞

1. 谄谀者:與谏郎相反,指為了讨好上級而恭維和奉承的人。

2. 順從者:指對上級的意見和命令一味順從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