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曆十月。《國語·周語中》“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 三國 吳 韋昭 注:“謂火見之後,建亥之初也。”參見“ 鬥建 ”。
“建亥”是一個源自古代曆法的術語,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均有明确指向,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建亥”指夏曆十月。古人以北鬥七星鬥柄的指向(即“鬥建”)劃分月份,當鬥柄指向地支“亥”的方位時,對應的月份即為“建亥月”,相當于夏曆十月。
曆法依據
根據《國語·周語中》三國吳韋昭的注釋,“建亥”指“火見之後,建亥之初”,即大火星(心宿二)出現後,進入十月。
地支紀月規則
古代将十二地支與月份對應,其中“亥”為第十二位,對應夏曆十月。每月以“建”字加地支命名,如建子(十一月)、建丑(十二月)等。
詳細解釋可進一步查閱《國語》及韋昭注本,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建亥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安定”的意思。
建亥的拆分部首為“廣”和“白”,其中“廣”是第3個部首,“白”是第106個部首。
建亥的筆畫數為11畫。
建亥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組,兩個字的意思分别是:“建”表示建立、設立;“亥”表示平安、順利。
建亥的繁體字為「建亥」,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建亥的寫法相對穩定,沒有太大變化。
古時候寫建亥一般采用篆書或者隸書的風格,字形相對于現代字體有所變化,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
1. 通過努力學習,他成功建亥了一番事業。
2. 憑借着他的才華和毅力,他終于建亥了自己的名聲。
1. 建立(jiàn lì)
2. 亥市(hài shì)
3. 平亥(píng hài)
1. 安定(ān dìng)
2. 穩定(wěn dìng)
3. 平穩(píng wěn)
1. 動蕩(dòng dàng)
2. 不穩定(bù wěn dìng)
3. 不安(bù ā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