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紅色衣服。古代軍服常用绛色。《漢書·五行志下之上》:“ 成帝 綏和 二年八月庚申, 鄭通裡 男子 王褒 衣絳衣小冠,帶劍入北司馬門殿東門。” 北齊 顔之推 《觀我生賦》:“攝絳衣以奏言,忝黃散於官謗。” 王利器 曰:“絳衣謂戎服……攝絳衣,蓋指釋褐以軍功加鎮西墨曹參軍而言。”《隋書·李德林傳》:“ 孝徵 曰:‘ 德林 久滞絳衣,我常恨 彥深 待賢未足。’”
“绛衣”一詞的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主要包含兩種解釋:
一、指深紅色服飾
二、古代軍服代稱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的差異源于不同語境:文學領域側重審美象征,而曆史文獻反映實際用途。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書》《隋書》等原始史料()。
《绛衣》是指一種古代華麗而莊重的紅色衣物,常用于政要、貴族和重要場合的服飾。
《绛衣》的部首是纟(紡紗)和衣(衣服),總共有12畫。
《绛衣》一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绛在古代指的是紅色的寶石或紅色的綢緞,具有極高的價值和地位。因此,绛衣成為達官貴人穿着的象征。
《绛衣》的繁體字為「絳衣」。
古時候,绛衣通常寫作「巠衣」,其中「巠」為古代漢字。
1. 皇帝在大殿上穿着一襲華麗的绛衣,莊嚴肅穆。
2. 她出席重要場合時,總是身穿绛衣,彰顯她的地位和品味。
绛綢、绛紗、绛帳、绛緞、绛绶、绛紅、绛紫等。
朱衣、紅衣、赤衣等。
青衣、黑衣、白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