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屍體,遺體。 宋 王安石 《節度推官陳君墓志銘》:“浮揚清明,升氣之鄉;沉翳濁黑,降形之宅。其升遠矣,其孰能追?其降在此,有銘昭之。”
(2).謂神靈下凡現形。 清 袁枚 《新齊諧·謝檀霞》:“‘我是數百年英魂,飄泊無耦,願共晨夕,授子服氣之法,不必 * 如人世之夫婦也。’且曰:‘鬼差索詐,不必理他,有我在此。’後遂白日降形其家,周旋如妻妾,不飲不食。”
“降形”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iàng xíng,其含義主要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屍體、遺體
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宋代王安石在《節度推官陳君墓志銘》中寫道:“沉翳濁黑,降形之宅”,此處“降形”指逝者的遺體。
神靈下凡現形
清代袁枚的《新齊諧·謝檀霞》提到神靈“白日降形其家”,即神靈以實體形态降臨人間。
在部分現代釋義中,“降形”也被解釋為“降低身份或威嚴”,例如《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中的“降形以求衆”,但這一用法權威性較低,且與傳統含義差異較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王安石、袁枚相關文獻或《漢語大詞典》。
《降形》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降和形。其中,“降”是指降低、減少的意思,表示某種狀态或程度的下降;“形”是指形狀、外觀的意思,表示物體的外在特征或形态。
《降形》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彡”,即“阝”在左邊表示與地、土有關的意義,而“彡”在右邊表示毛發,古代常用于表示外貌。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降形》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公冶長》一章中,“公冶長相于子路而降形”(意為公冶長看到子路非常謙和,主動降低了自己的姿态)。這句話意味着一個人降低自己的姿态,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和謙和。
《降形》的繁體字為「降形」。
在古時候,「降形」的寫法并未發生太大變化。
1. 他為了融入團隊,主動降形姿态。
2. 她平時冷若冰霜,但在那次聚會上降形了。
3. 他的談吐舉止非常和善,充分展現了他的降形态度。
1. 升形:與降形相反,表示某種狀态或程度的上升。
2. 形态:表示外形、姿态等。
3. 降低:與降形具有相似意義,表示将某種狀态或程度降低。
謙和、謙遜、謙虛、和善。
擡高、炫耀、不自量力、不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