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 oneself in somebody else's position] 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應該替别人設想
謂設身處地替别人着想,體貼别人。 符加雷 《救救孩子》:“哪有父母不疼孩子……将心比心,想一想這四個無助的孩子!”
“将心比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以己度人、換位思考,即用自己的内心去體會他人的感受,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以下是詳細解析:
同理心的體現
強調通過想象自己處于對方的情境中,體會其情緒或需求,從而産生共情。例如:看到他人遭遇困難時,不急于評判,而是思考“如果我是他/她,會希望被怎樣對待?”。
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
這一成語常被用于倡導寬容與善意,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的延伸,也是現代社會解決矛盾的重要思維方式。
道德實踐的指導
在倫理層面,它要求人們超越自我中心,主動關注他人的合理訴求,促進社會和諧。
當朋友因失誤而自責時,與其指責“你太粗心了”,不如說:“我明白你不是故意的,如果我是你,可能也會緊張。我們下次一起仔細檢查吧。”——這便是“将心比心”的實踐。
這一成語至今仍是中華文化中倡導人際和諧的重要智慧。
《将心比心》是一個成語,意為以自己的心情推測他人的心情,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它是一種關于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換位思考的表達方式。
《将心比心》的部首是「心」,共有4畫。部首是指漢字字典中用來索引和歸類漢字的組成部分。
《将心比心》源于《論語·陽貨》中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表達了一個重要的道德準則,即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做給别人。後來演變成了《将心比心》這個成語,強調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來理解他人。
《将心比心》的繁體字為「將心比心」。
古時候,《将心比心》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由于字形演變和規範化的統一,現代漢字的寫法已經固定,所以我們通常使用現代字體進行書寫。
1.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時刻将心比心,換位思考。 2. 如果我們能将心比心,就能更好地理解對方的困境和痛苦。 3. 當你遇到困難時,試着将心比心,想一想對方的處境。
将心比心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1. 換位思考 2. 體諒 3. 同理心 4. 理解 5. 互諒 6. 包容
将心比心的近義詞包括:
1. 換位思考 2. 同理心 3. 體諒 4. 理解 5. 互諒
将心比心的反義詞可以是:
1. 自私 2. 無情 3. 冷漠 4. 心胸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