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边界争端。《左传·桓公十七年》:“夏,及 齐 师战于 奚 ,疆事也。” 杜预 注:“疆事,争疆界也。” 杨伯峻 注:“此为边疆局部战争。”
(2).指边境的防务。《宋史·王庶传》:“疆事益棘, 钦宗 欲幸 襄 邓 。” 清 王韬 《<徐忠烈公遗集>序》:“ 明 之疆事,其坏如此,安可问哉!”
(3).指整治地界等事。《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 清 陈奂 传疏:“凡井牧其邱甸县都之田野,营造径畛涂道之通路,皆我疆事也。”
“疆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边界争端
指领土或边境的争议冲突,最早见于《左传·桓公十七年》的记载,杜预注“疆事,争疆界也”,杨伯峻进一步解释为边疆局部战争。
边境防务
涉及军事防御事务,如《宋史·王庶传》提到“疆事益棘”,清代王韬的序言中也用“明之疆事”代指边防问题。
地界整治
指划分或管理土地边界的事务,清代陈奂在《诗·小雅·信南山》的注释中提到“营造径畛涂道”等均属疆事范畴。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3、4、6的原始内容。
《疆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边疆地区的事务或事情。它可以指涉与边疆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事务。
《疆事》的第一个字是“疆”,拆分出来的部首是疒,它表示疾病;第二个字是“事”,拆分出来的部首是事,它表示人的行动。
《疆事》的拆分笔画分别是疆(9画)和事(8画)。
《疆事》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用于描述边疆地区的事务。后来,《辞源》解释为:“疆是边,事是事务。”
《疆事》的繁体用字为「疆事」,和简体字形状相同,只是书写方式不同。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时候《疆事》的字形为「疆」和「事」,没有太大变化。
1. 现在边疆的疆事越来越复杂了。
2. 政府需要加强对边疆疆事的管理。
边疆事务、疆事纷扰、疆事管理。
边事、边境事务、边疆事务。
内务、中央事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