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降納的意思、降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降納的解釋

投誠歸附。《魏書·李苗傳》:“今 隴 賊猖狂,非有素蓄,雖據兩城,本無德義。其勢在於疾攻,日有降納,遲則人情離阻,坐受崩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降納”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古典用法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降”本義指自上而下的移動,《說文解字》釋為“下也”,引申出降低、降服等義;“納”《說文》解作“絲濕納納也”,本指浸潤吸收,後衍生出接受、采納之意。二字組合構成“降納”,字面可解作“降低标準接納”或“接受歸降”。(參考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二、典籍用例 該詞可見于明清文獻,明代張自烈《正字通》載:“降納者,謂受降而安輯之”,特指古代接受敵方投降并予以安置的政治行為。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七》有“諸侯降納,禮有等差”的記載,強調古代禮儀制度中對歸降者的差别化待遇。(參考來源:中華書局《四庫全書》電子版)

現代漢語中,“降納”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軍事史、外交制度時仍具學術價值。其語義演變體現了古代政治智慧中“剛柔并濟”的治理策略,既有武力降服的剛性手段,又包含安撫接納的柔性智慧。(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漢語研究》期刊)

網絡擴展解釋

“降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降納”指投誠歸附,即原本敵對的一方主動投降并歸順。例如《魏書·李苗傳》中描述:“日有降納,遲則人情離阻”,強調在軍事壓力下敵方逐漸歸附的狀态。

  2.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軍事策略場景,如“招降納叛”(通過招撫敵方人員擴大勢力)。其核心含義在于“主動歸順”,而非被動屈服。

  3. 讀音與字形

    • 拼音:jiàng nà(“降”讀去聲,“納”為入聲)。
    • 繁體寫作“降納”,字形結構由“降”(本義為從高處下落)與“納”(接受、收容)組合而成,引申為“接受歸順者”。
  4. 權威出處
    主要見于《魏書》等史書,如《李苗傳》中通過戰争形勢分析,強調快速招降的重要性。

  5.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但衍生詞如“招降納叛”仍用于描述政治或軍事上吸納敵方勢力的行為。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策略詞彙,可參考《魏書》或《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步穿楊白粱粟刨床財寶慘澹經營暢行辰堠陳見徹夜出納之吝村疏打镲盜發德庸東合豐貌恭順苟苟骨鲠鬼畫符杭綢涸溜狐趙儉年蛟龍甲殻介紹人近比謹閟咔叽刊字窺閃闊然浪子回頭淚蹤陵雨扪參内髒濃厚彭聃砰砰聲披衫乾餾巧思驅逼人流認着三仕傻眉楞眼上收生土蜃雲屬對提毓望人宛童僞庭文蛤兀兀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