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鞭策的意思、鞭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鞭策的解釋

(1) [spur on;urge forward;challenge] 馬鞭子,也指用鞭子趕馬

前有銜辔(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繩)之制(控制),後有鞭策之威。——《荀子·性惡》

(2) 比喻督促

願更加鞭策,以成遠大。——明· 歸有光《示廟中諸生》

詳細解釋

(1).亦作“ 鞭筴 ”。馬鞭子。《禮記·曲禮上》:“乘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莊子·馬蹄》:“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 成玄英 疏:“帶皮曰鞭,無皮曰筴,俱是馬杖也。” 唐 李白 《日出入行》:“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老殘遊記>自叙》:“馬與牛,終歲勤苦,食不過芻秣,與鞭策相終始,可謂辛苦矣。”

(2).鞭打。 宋 秦觀 《代工部文侍郎謝表》:“臣敢不鞭策駑蹇,淬礪鈍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白毫》:“又 濟寧 人某,充總河承舍,畜一驢,日行五百裡……二耳中有白毫各長五六寸,行駛則挺出。一日拔去,鞭策不得前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 蔡文姬 ﹞與 趙四娘 同在逃難中,為胡兵所獲,受鞭策。”

(3).馭馬。《南史·柳仲禮傳》:“ 邵陵王 綸 亦鞭策軍門,每日必至,累刻移時, 仲禮 亦弗見也。”

(4).驅使;控制。 唐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祖》詩:“盡驅神鬼隨鞭策,全罩英雄入網羅。” 巴金 《寒夜》十三:“ 周主任 的表情和 吳科長 的眼光似乎在鞭策着他走向着‘死’。”

(5).督促;激勵。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下以嗜欲為鞭策,欲罷不能。” 宋 陸遊 《自勉》詩之二:“旦暮勤鞭策,塵埃痛洗湔。” 明 高攀龍 《答葉台山書》:“恨禀賦庸下,愈鞭策愈蹇躓不前。”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隻有受苦才能使大家更恨敵人,更愛國家。這是懲罰,也是鞭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鞭策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鞭策”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用鞭子抽打驅趕,引申為通過激勵、督促使人進步或保持努力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字面指用鞭子抽打(如驅趕馬匹),比喻通過外在或内在的壓力、激勵,促使自己或他人不斷前進。例如:“老師的話一直鞭策着我努力學習”。

  2. 詞源與演變
    源自古代用鞭子驅趕牲畜的行為,後抽象化為精神層面的激勵。強調“持續推動”,帶有緊迫感和目标導向性。

  3. 使用場景

    • 自我激勵:如“自我鞭策,保持進步”。
    • 他人督促:如“父母的期望鞭策他考上了名校”。
    • 團隊管理:如“領導用績效考核鞭策員工提升效率”。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激勵、督促、驅使、促進
    • 反義詞:放縱、松懈、放任、懈怠
  5. 情感色彩
    多為褒義,表示積極推動,但若過度使用可能隱含壓力感。例如:“被名利鞭策的一生”可能暗含負面評價。

例句補充

這個詞強調“行動力”,常用于正式或激勵性語境,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情感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鞭策

鞭策是一個表示激勵、促進的動詞,寓意督促、推動他人去努力、進步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鞠(頭部用骨鞬)、策(簡體字無拆分部首,繁體字拆為竹、朿兩個部首),總共13畫。

來源:鞭策這個詞最初蘊含在《詩經》周頌之中,“鞭笞我馬,莫我知。”後來,這個詞引申出了督促、鼓勵人們前進的意義。

繁體:鞭策的繁體字為鞭策。

古時候漢字寫法:相較于現代漢字,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鞭策的古代寫法在形狀和結構上與現代相似,但可能略有差異。

例句:

1. 我們應該鞭策自己,不斷學習進步。

2. 他的成功得益于老師的鞭策和幫助。

組詞:牽鞭、鞭撻、鞭策、鞭打、奮鞭、鞭辟入裡。

近義詞:催促、驅策、激勵、鼓勁、推動、促進。

反義詞:放任、縱容、懈怠、拖延、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