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投降歸附。《後漢書·伏隆傳》:“ 隆 招懷綏緝,多來降附。”《南史·齊始興簡王鑒傳》:“自是 巴 西蠻夷兇惡,皆望風降附。”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吐蕃 以生 羌 為向導,攻拔 安戎城 ,增兵駐守, 西洱河 諸‘蠻’相率降附。”
(2).指投降歸附的人。《明史·魏學曾傳》:“ 學曾 乃易置将吏,招納降附,釐屯田二千餘頃。”
“降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投降歸附
指原本敵對的一方因形勢所迫或主動選擇歸順。例如《後漢書·伏隆傳》提到“隆招懷綏緝,多來降附”, 以及《明史·魏學曾傳》中“招納降附”的記載,均指軍事或政治上的歸順行為。
指投降歸附的人
如《南史·齊始興簡王鑒傳》中“巴西蠻夷……皆望風降附”,此處“降附”可理解為歸附的群體。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該詞在成語中衍生出更抽象的含義:
“原本高傲驕橫的人或事物,因情勢變化而屈服或降低身份”。例如形容某人因失敗或壓力放棄原有立場,或強勢方被迫妥協。
降附(jiàng f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降(音xiáng)和附(音fù)。降字是由部首阜和相組成,原義是指高山的下坡,引申為下降、減少等含義。附字是由部首阜和付組成,原義是附着、依附,引申為附和、跟隨等含義。
降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雖然在古代沒有嚴格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但降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相同的,即「降附」。
在古時候,降附這個詞的常見寫法是「鬆齬」。鬆是指解開、散開,齬是指追隨、附從。這個寫法同樣表示跟隨、附和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每到秋天,氣溫開始降附,天氣逐漸涼爽了。
2. 新員工剛上班的時候,需要降附老員工學習工作經驗。
3. 這些年,我們收入雖然有所增加,但生活負擔也降附了。
降附這個詞的相關組詞有:降低、降溫、降雨、降級等。這些詞都與降附有着相似的含義,表示下降、減少或附和的意思。
降附的近義詞有:歸附、投降、順附等。這些詞都可以替換降附來表達類似的含義。
降附的反義詞有:上升、增加、脫離等。這些詞表示降附的相反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