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降俘的意思、降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降俘的解釋

投降的俘虜。《新唐書·突厥傳上》:“ 突厥 擾中國久,今天喪之,非慕義自歸,請悉籍降俘,内 兗 豫 閑處,使習耕織,百萬之虜,可化為 齊 人,是中國有加戶,而漠北遂空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降俘是一個由"降"與"俘"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和典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語素解析 "降"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有"歸順、屈服"義項,如《左傳·莊公八年》"降于齊師"。"俘"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解釋為"作戰時擒獲的敵人",如《尚書·湯誓》"俘厥寶玉"。

二、曆史詞義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師敗績,晉降俘馘"句,杜預注"降者、俘者、截耳者"三事分列。根據王力《古代漢語》教材釋義,此處"降俘"作并列結構,分别指投降的士兵和被擒的敵兵。

三、現代轉型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詞,但在曆史研究中仍作為專業術語使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近代漢語詞典》标注其使用範圍為"軍事史文獻",特指古代戰争中既包含主動歸降者又含被動擒獲者的混合戰俘群體。

網絡擴展解釋

“降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解析如下:

一、基本詞義

“降俘”指投降的俘虜,即戰争中主動歸降的敵方人員。該詞由“降”(投降)和“俘”(俘虜)組合而成,強調俘虜的歸順屬性。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突厥傳上》,記載唐朝對突厥降俘的安置策略:

“突厥擾中國久,今天喪之,非慕義自歸,請悉籍降俘,内兖豫閑處,使習耕織,百萬之虜,可化為齊人...”
這段文字反映了唐代将突厥降俘遷至中原地區進行農耕同化的政策。

三、使用特征

  1. 語境限定: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戰争俘虜的歸降行為。
  2. 詞性結構:名詞性複合詞,“降”作動詞性語素表歸順,“俘”為名詞性語素表被俘者。
  3. 現代使用:當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文解析場景。

四、補充說明

與普通“俘虜”的區别在于強調主動投降屬性,這類人員往往能獲得區别于普通戰俘的待遇,如唐代對突厥降俘實施屯田政策即為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邊塵不驚冰川學并翦槎頭鯿窗楞出家求道慈侍丹窖啖養盜亦有道定向都伯堕窳愕怡剕刑棼輪硌硌庚牌官瘾瑰才化洽繪聲繪色渾茫江曆檢鈎景初曆金迷九方堙九會聚傘花序開墒叩刀連萼臉盤兒猛子麋蕪迷朱碧磨衲男畿奴隸坡陀起立清通缺然戎心三币喪哭散片身名兩泰十二木卡姆衰暮崧山貪汚陶沐萬紫千紅甕天蠡海誣上無聲下不為例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