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蹇裳的意思、蹇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蹇裳的解釋

揭衣;用手提起衣裳。蹇,通“ 褰 ”。《莊子·山木》:“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楚辭·九章·思美人》:“因芙蓉而為媒兮,憚蹇裳而濡足。” 洪興祖 補注:“蹇,蓋讀若褰,謂摳衣也。”《鏡花緣》第四十回:“太後因《内則》有‘不涉不撅’之訓,蓋言婦人不因涉水則不蹇裳,是婦女之體,最宜掩密,其屍骸尤不可暴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蹇裳"是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與"褰裳"相通,指提起下衣(裳)的動作,多用于描述渡水時撩起衣物的行為。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通假字"褰"(qiān),本義為提起、撩起。《說文解字》釋"褰"為"絝(褲)也",段玉裁注:"引絝上提曰褰"(即提起褲腿)。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2. 指古人穿的下衣,類似裙裝,男女皆服。《詩經·邶風·綠衣》"綠衣黃裳"可證其義。

    來源:《毛詩正義》。


二、組合釋義

"蹇裳"即提起下裳,常見于渡水場景,如:

"子惠思我,蹇裳涉溱。"(《詩經·鄭風·褰裳》)

譯:你若思念我,便提起衣裳渡過溱水。

此動作旨在避免衣物被水浸濕,凸顯古人生活細節。


三、通假關系說明

"蹇"是"褰"的通假字。王逸注《楚辭·九章·思美人》"蹇裳而涉"雲:"蹇,舉也,與褰同。"

來源:王逸《楚辭章句》。


四、古籍例證

  1. 《楚辭·九歎·憂苦》:

    "褰裳赴水,求之如不及。"(提起衣裳涉水,急切追尋目标。)

    來源:洪興祖《楚辭補注》。

  2. 《後漢書·崔骃傳》:

    "蹇裳而涉汶陽之臯。"(撩衣渡過汶陽水岸。)

    來源:範晔《後漢書》。


"蹇裳"是古漢語動作描寫,核心義為提起下衣,多與涉水相關。其用字屬通假現象(蹇→褰),需結合古代服飾文化及生活場景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蹇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蹇裳”指提起衣裳的動作,常見于古籍中描述人物涉水或行動時的姿态。其中:

2.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例如:

3.用法與語境

4.注意點

5.易混淆概念

需與成語“蹇裳躩步”(形容行動急促)區分,而提到的“行動不便”為誤讀,實際含義與動作本身相關,并無負面引申。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莊子》《楚辭》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暗戀貝殼避免殡車冰川作用鼻塌脣青不賓之士馳獵錯簡蕩骀耽好德況陡恁頓契蜚虻鳳闆烽燧棍子果的河鲀鴻歸護膝頰輔嗟稱劫搶經首靜響棘矜九成宮碑局奁砠田空爵漓江領門兒鹿角論德使能羅帏邁上悗奪毛重謀約洽聞輕浮全然三長兩短失民時義十一月始終若一雙月食養耥稻剃度挺解危棧烏紗髻鄉老兒仙竈小火輪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