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草的意思、谏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草的解釋

谏書的草稿。《三國志·魏志·賈逵傳》“然 太祖 心善 逵 ,以為丞相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逵 受教,謂其同僚三主簿曰:‘今實不可出,而教如此,不可不諫也。’乃建諫草以示三人。” 唐 杜甫 《晚出左掖》詩:“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鷄栖。”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當年諫草烈秋霜,國士同聲振廟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谏草”是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谏書的草稿,即官員在向君主或尊長進谏前拟寫的未定稿。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2.曆史淵源與用例

3.其他關聯解釋

“谏草”一詞承載了中國古代谏诤文化的曆史痕迹,既體現官員的職責擔當,也暗含政治風險。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或杜甫詩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谏草》的意思

《谏草》這個詞源于古代偉大的文學作品《紅樓夢》中的一個角色。谏草一詞在小說中指的是一個聰明善辯的人,他以言谏之才著稱,常常以犀利的言辭批評或忠告他人。

《谏草》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谏草這個詞由“言”和“艹”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言”是表示與言語、語言相關的意義,而“艹”則代表草木。

《谏草》這個詞共有9畫。

《谏草》的來源

《谏草》一詞最初來源于古代文學巨著《紅樓夢》。在小說中,賈寶玉的好友林黛玉被比作谏草,因為她善于以言辭批評他人。

《谏草》的繁體字

《谏草》的繁體字為「諫草」。

《谏草》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谏草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寫法為「諫草」,其中的「諫」為現代漢字「谏」的古體字,「草」則與現代一緻。

《谏草》的例句

1. 他是這個團隊的谏草,總能提出中肯的意見。

2. 在這場争論中,他以谏草的角色出現,言辭犀利地批評了對方的觀點。

《谏草》的組詞

1. 谏言:指以言辭批評或忠告他人的意見。

2. 谏诤:指以言辭批評他人的行為。

《谏草》的近義詞

1. 谏官:指君主朝廷中負責向君主獻策的官員。

2. 谏議:指勸谏或反對的意見。

《谏草》的反義詞

1. 贊美:指稱贊或贊揚他人的言辭或行為。

2. 同意:指與他人意見相同,表示認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