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夾攻的意思、夾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夾攻的解釋

[attack from both sides] 從兩面同時攻擊

兩面夾攻

詳細解釋

從兩方面同時進攻。《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狐毛 、 狐偃 以上軍夾攻 子西 楚 左師潰。”《新唐書·叛臣傳上·仆固懷恩》:“既合戰,以 回紇 夾攻賊。”《水浒傳》第五五回:“十個頭領,引了大小軍士,掩殺過去;背後四路軍兵分作兩路夾攻攏來。” 老舍 《四世同堂》七:“自從娶了 尤桐芳 以後,他總是與小太太串通一氣,夾攻 大赤包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夾攻”是一個軍事和日常語境中常用的詞語,其核心含義為從兩個或多個方向同時發動攻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二、曆史與文獻用例

  1. 古代軍事應用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描述了兩軍從不同方向夾擊敵軍的戰術。
    • 《水浒傳》第五五回提到“四路軍兵分作兩路夾攻”,進一步印證了其在戰争中的策略性。
  2. 現代擴展用法
    可用于比喻多方壓力或困境,如“經濟危機下,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的雙重夾攻”。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例句參考

  1. 軍事場景:
    “敵軍左右夾攻,我軍陷入被動。”
  2. 日常生活:
    “考試臨近,他既要複習功課又要處理兼職任務,仿佛被時間夾攻。”

五、使用注意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文獻出處或例句分析,可參考《漢典》《左傳》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夾攻

夾攻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夾”和“攻”兩個部分組成。

“夾”是由“夾首”組成,是一個形聲字。它由“力”和“雙人”兩個部首組成,表示兩個力量夾在一起。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更加繁複,可以通過分解部首、偏旁和筆畫來了解字形的構成。現代漢字的“夾”部由“勹”和“力”組成,分别表示包圍的意思和力量的象形。漢字“夾”包含4個筆畫。

“攻”是由“攵”部和“工”部組成,是一個形聲字。它由“文”和“力”兩個部首組成,表示用力打擊。現代漢字“攻”包含7個筆畫。

夾攻是一個動詞短語,指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時進攻或圍攻某人或某物。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戰争的策略和戰術,用于形容多方對一個目标發起攻擊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夾”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比如,“夾”中的“力”部分的舉筆順序有所變化。而“攻”字在繁體字中為“攻”,結構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夾字中的“夾”部分由“兄”和“勹”兩個部首組成,表示行走并包圍的象形意義。另外,“攻”字則寫作“攴”,是由“又”和“攵”兩個部首組成,形狀像人手高舉棍棒的樣子。

例句:
1. 敵人夾攻我們的據點,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
2. 戰争中,聯軍夾攻敵軍的要害部位,取得了重大勝利。

組詞:聯攻、反攻、圍攻、重點攻擊。

近義詞:夾擊、合圍。

反義詞:防守、抵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