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富恤貧的意思、安富恤貧的詳細解釋
安富恤貧的解釋
安定富人,撫恤貧民。比喻治國安民之道。如:“使富者安心,貧者贍養,此乃安富恤貧,富國強兵之道。”亦作“安富恤窮”。
詞語分解
- 安富的解釋 .使富者安定。《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鄭玄 注:“安富,平其繇役不專取。” 賈公彥 疏:“言繇役均平,又不專取,則富者安,故雲安富。”.安定富足。 唐 韓
- 貧的解釋 貧 (貧) í 窮,收入少,生活困難,與“富”相對:貧窮。貧寒。貧民。清貧。 缺乏,不足:貧乏。貧血。貧瘠。 絮煩可厭:貧相(刵 )。貧氣(a.絮煩可厭;b.行動态度不大方。“氣”均讀輕聲)。 僧道謙
網絡擴展解釋
“安富恤貧”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安定富裕階層并救濟貧困群體,實現社會平衡。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 逐字解釋:“安”指安撫、安定;“富”指富人;“恤”為救濟;“貧”指貧困者。整體意為使富人生活安定,同時救濟窮人。
- 政策導向:強調統治者應兼顧貧富,既維護社會穩定,又保障弱勢群體,屬于古代治國安民的重要方針。
2. 曆史出處
- 典籍來源: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大司徒》,原文提出“保息六養萬民”的六大政策,其中第六條即為“安富”,與“恤貧”并列。
- 治國理念:這反映出先秦時期已注重通過調節貧富矛盾來鞏固政權,避免社會動蕩。
3. 社會背景與演變
- 宋代後的觀念轉變:據研究,宋代以降,知識界逐漸強調貧富相須,即富戶在救災、濟貧中具有積極作用,主張保護富戶而非簡單“抑富”。例如,富人通過提供就業、赈災資源參與社會治理,成為“安富恤貧”實踐的重要力量。
4. 用法與語境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常作謂語或定語,如“推行安富恤貧之策”。
- 近義詞:“安富恤窮”“劫富濟貧”(後者更傾向強制分配,略有差異)。
5. 現代啟示
- 政策參考:這一理念對當代社會保障、稅收調節等仍有借鑒意義,體現公平與效率的平衡。
如需進一步探究其曆史案例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周禮》原文及宋代以降的經濟思想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富恤貧》的意思
《安富恤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保障富人安全,救助貧困人群。這個成語主張以一種和諧的方式,幫助貧困人群脫離困境,同時保護富人的安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安富恤貧》這個成語的拆分是:
部首:宀(mián)
筆畫:5+9+10+8=32畫
來源
《安富恤貧》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典籍《後漢書》,其中有一段記載了東漢末年時代的一個故事,講述了皇帝劉協關心民衆、救助貧困人群的故事。後來,這個成語逐漸廣泛應用于描述扶貧救困的理念和行為。
繁體
《安富恤貧》(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安富恤貧》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含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作為一個富人,我們應該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安富恤貧》的行動。
2. 政府應該采取措施,确保《安富恤貧》的政策能夠落到實處。
相關詞彙
組詞:安撫、富裕、恤理、貧苦
近義詞:扶貧、濟困、救助、援助
反義詞:安逸、富貴、虐貧、懸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