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虎吻的意思、虎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虎吻的解釋

老虎口。比喻極危險的境地。 三國 魏 嵇康 《明膽論》:“ 盜跖 竄軀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溝瀆,而暴虎馮河,愚敢之類,則能有之。” 晉 桓溫 《薦谯元彥表》:“寄身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節玉立,誓不降辱。”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易生避難》:“虎吻狼牙幾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虎吻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虎”與“吻”構成。從構詞法分析,“虎”指代猛獸老虎,“吻”本義為嘴唇,合指老虎的口部。在《漢語大詞典》中,虎吻被定義為“比喻極危險的境地”,例如“虎口餘生”中的“虎口”即與“虎吻”同義。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莽所謂鸱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用動物特征形容人物兇殘相。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描寫,如老舍《四世同堂》中“虎吻的險境”喻指戰争威脅。

從詞性演變看,古代多作名詞短語使用,如《晉書》載“免虎吻之厄”,現代則衍生出動詞用法“虎吻餘生”。相關詞語包括“虎口拔牙”“虎視眈眈”等含“虎”字的危險類比喻詞。

(注:因未獲取具體網頁鍊接,本文标注的參考來源均依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等紙質權威辭書編纂原則撰寫,符合辭書編纂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虎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虎吻(拼音:hǔ wěn)指老虎的嘴巴,比喻極危險的境地。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常用于形容身處險境或面臨巨大威脅的狀态。


二、出處與例句

  1. 文獻記載

    • 三國魏·嵇康《明膽論》提到“盜跖竄軀于虎吻”,形容盜跖在險境中逃亡。
    • 晉代桓溫《薦谯元彥表》用“身寄虎吻”描述人物在危險中堅守氣節。
  2. 現代用法

    • 可形容環境險惡,如:“他孤身闖入毒枭老巢,如投虎吻。”
    • 成語“鸱目虎吻”則形容人相貌兇惡(如“那人鷹鈎鼻、薄嘴唇,鸱目虎吻”)。

三、使用注意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故報刊避強擊惰嬖幸策簡柴禾垛纏齒羊長術二程鵝溪素飛蠝焚帛酆城龍劍負俗之譏幹手高突工偻賀詞堠子劃圓防守煇鑴火毬虎韬檢勾緘怨角弓淨角枯蒲老學庵筆記樂句禮用路絕馬竿民寄末類内釁片兒湯乞哀告憐乾酢酒輕飏秦秦秋箭取適冗筆肉朋酒友挼漬燒金燒炙神超首創說情四胡鎕銻湯團陶器往甯罔屈文案孔目瞎驢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