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虎口。比喻極危險的境地。 三國 魏 嵇康 《明膽論》:“ 盜跖 竄軀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溝瀆,而暴虎馮河,愚敢之類,則能有之。” 晉 桓溫 《薦谯元彥表》:“寄身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節玉立,誓不降辱。”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易生避難》:“虎吻狼牙幾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虎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虎吻(拼音:hǔ wěn)指老虎的嘴巴,比喻極危險的境地。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常用于形容身處險境或面臨巨大威脅的狀态。
文獻記載
現代用法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虎吻,指虎類動物的嘴唇和牙齒表現出的猛烈攻擊或咬合的樣子。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某種動物或人的行為具有兇猛、猛烈的特點。
虎吻的拆分部首為虍和口,虍的拼音是“hū”,口的拼音是“kǒu”。虍的筆畫數為1,口的筆畫數為3,故虎吻的總筆畫數為4。
虎吻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在漢字的繁體中,虎吻沒有特定的繁寫形式。
根據古代拼音字典《玉篇》和《廣韻》的記載,虎吻這個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為「虖吻」。其中,「虖」為虎字的古體,表示虎類動物;「吻」則是指嘴唇和牙齒。由于古代文字的變化和規範化,現在一般使用現代簡化字形的「虎吻」來表示。
1. 那隻雄獅張開血盆大口,露出利齒,仿佛要向獵物發出一聲虎吻。
2. 公司的銷售團隊向市場發起了一次強有力的虎吻,以争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1. 組詞:虎嘯、咖啡、吻合。
2. 近義詞:猛咬、猛攻、兇猛。
3. 反義詞:溫和、和善、友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