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饴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饧餔》:“琥珀餳法:小餅如碁石,内外明徹,色如琥珀。”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俗亦於歲旦嚼琥珀餳,以驗齒之堅脫。”
“琥珀饧”是一個曆史悠久的糖饴名稱,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琥珀饧(hǔ pò xíng)指一種古代糖饴,因色澤如琥珀而得名。北魏《齊民要術》記載其制作方法為“小餅如碁石,内外明徹,色如琥珀”,說明其形态晶瑩透亮,類似琥珀的質感。
文化習俗
宋代《雞肋編》提到,民間有在歲旦(新年)嚼琥珀饧的習俗,通過咀嚼這種硬糖來檢驗牙齒是否堅固。這一習俗反映了古代人對健康與吉祥的樸素追求。
命名來源
名稱中的“琥珀”并非指樹脂化石本身,而是借用琥珀的色澤與通透感,形容糖饴的外觀特征。這與古代常以寶石命名食品的慣例一緻(如“冰糖”)。
現代認知
該詞在現代已不常用,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文獻研究中。需注意,其與藥用琥珀(樹脂化石)無直接關聯,後者在中醫中被用于安神、化瘀等。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齊民要術》《雞肋編》等原始文獻,或參考古代飲食文化研究資料。
琥珀饧(hú pò xíng)是指用琥珀制成的一種糖果。琥珀,是一種寶石,外觀呈現出金黃色,透明或半透明,常被制成飾品或藝術品。而琥珀饧則是将琥珀研磨成粉末,與糖果混合制成的一種糖果。
琥珀饧的拆分部首是玉(yù)和食(shí),根據字典查詢,琥珀饧的總筆畫數為18。
琥珀饧是中國傳統的糖果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據曆史記載,古人将琥珀研磨成細粉後,與糖漿混合制成琥珀饧作為美食享用。
琥珀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琥珀飨。
在古代漢字中,琥珀饧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然而,基本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有些部首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1. 他從小就喜歡吃琥珀饧,給他一塊琥珀饧,他就能樂上一整天。
2. 這家甜品店的琥珀饧非常受歡迎,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購買。
組詞:琥珀、糖果、美食
近義詞:琥珀糖、琥珀糖果、琥珀糖飾
反義詞:鹹食品、苦味糖果、無滋味
【别人正在浏覽】